《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设计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明确知道,并能列举出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习,学生们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从历史事件本身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学习判断、搜集典型事例的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的方法。学习在小组辩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和平交往是人类交流中不朽的向往。体会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教学方法: P小组辩论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比较讲述法、搜集整理资料法等。这节课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教: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再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都穿上了中国的民族服装,但细心的人发现,亚洲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大多选择了红色,而西方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大都选择了蓝色。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因为亚洲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红色再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这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而再西方文化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蓝色代表的则时冷静和沉着。 要点提示 展示圣诞树、春联等用以欢度节日的装饰品的不同,加强探究活动趣味性。 通过对中国和西方两个最主要的节日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讨论,展示不同民族欢度节日的不同方式。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立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春节和圣诞节是两个典型节日,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节日的对比,比如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中国的鬼节和西方的万圣节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还有组织学生搜集《世界民族节日集锦》。办好《世界民族节日集锦》板报展示活动。 探究活动二:提供两种典型的建筑介绍。 要点提示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是立体的文化。世界建筑充满了文化色彩。每一个典型的建筑,都包含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分析两种典型的建筑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世界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有关讨论分析。 故宫 故宫是中国建筑史上杰出的代表。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5间,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三大殿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故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杰出代表,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神庙长70米、宽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环绕,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径2米,为西元前440年所建。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该庙是希腊人追求理性美的极致表现。柱身看起来等宽,实际上是中间略粗,柱子看起来垂直,其实越外围的柱子越向中间倾斜。整个神庙体现了黄金分割的原理,体现了希腊传统的文化色彩,称得上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希腊国宝”。 在漫长的数千年历史演变中,中国、希腊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为今天的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外建筑有不同的形式,东西方建筑艺术有不同的特色。 (三)分析东西方文明差异的具体表现: 主要以教师归纳总结为主(ppt展示) 第一、讲到西方文明,个人认为其本质核心是“自由”,这也是西方人世代所追求的。而讲到中国文化,个人认为其本质核心是“和”。追求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环境。西主的“自由”,具体表现就是注重个体,从而会具体事物或事物的某一局部,总讲究实体与独立性。因此体现“争”字,以实现其目的与价值性。而中国文化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与结构。由此双方在许多地方产生许多分歧,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首先谈民主与专制,西主的民主,自然是与自由民主联系起来,突出了“争”字。即使进入等级制的西方中世纪,每个人每个等级仍能大胆出来跳出来争取自己的权力。而东方之“和”,从而使其更贵贱有分,更强调等级制森严,人更多的是服从与奉献,更多的是做无谓的牺牲。而西方之“争”,从而形成了尊重法律的习惯,更信法治社会。人治是“人类社会混入兽性的因素”。而相信和谐性的专制东方更多的却是“人治”,更多的是“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再谈政治文明,近代欧洲打得可以说是热热闹闹,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趋势,出现拿破仑式的人物,最终还是分裂。这就是西方争的思维特点,由于强调“争”字,最终形成了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