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茎 Q 垒
差序格局 ·札与杜会人格
再议 《乡土中国》之 “差序格局”(下)
口潘建雷
三、礼与社会人格的培养
从义理上说,礼之本在仁 (人),礼首先是仁道即人道的外显,朱子注 《论语 ·子罕》“文王
既没 ,文不在兹乎”时说 :“道之显者谓之文 ,盖礼乐制度也 。”①意思是说 ,有 “仁心(人心)”方
能有人道 ,“本立而道生”,具体地说 ,有亲亲 、幼幼 、长长、尊尊 、贤贤之心,方能真正有与亲
者、长者 、尊者 、贤者等社会关系的相处之道 ,行礼就是从容实践这些社会关系内含 的人情
与道理 ,如 《苟子 ·大略》所言:“礼者 ,人之所履也”。倘若都如今天人这般 ,无仁为礼 ,礼之意
义就尽失了,蜕变为利益交换的伪饰而已。孔子 日:“人而不仁如礼何?”,“礼 ,与其奢也 ,宁
俭 ;丧 ,与其易也。”(《论语 ·八佾》),对今天本末倒置的送礼之风来说 ,更是一针见血。
这里的关键在于,倘若人人都有充分的仁心,儒家又何必如此大力倡导礼教 ,中国社会
又何 以阶段性陷入 “强者耆弱、智者诈愚、唯利是图、唯力是视”的局面呢。苏东坡在 《子思
论》中说到 ,“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②。即是说 ,
仁心 (人心)不培植 、不发育 ,就不能包容亲友 、尊长于我心 ;因此 ,东坡以为儒家之礼 “以养
人为本”⑧,培育仁心。这一点王船山在他的 礼《记章句》的序言中,可谓一语道明了儒家 “仁一
礼”的精髓:
《易》日:显‘诸仁,藏诸用 ’。缘仁制礼,则仁体也 ,礼用也 ;仁以行礼 ,则礼体也 ,仁用也 。
体用之错行而仁义之互藏 ,其宅固矣。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仁而已矣;中国之所以异于夷狄 ,
仁而已矣;君子之所以异于小人,仁而已矣。而禽狄之微明,小人之夜气 ,仁未尝不存焉;唯
其无礼也,故虽有存焉者而不能显,虽有显焉者而无所藏。④
王船山的这段话可以作如下解释 :首先,“礼之初 ,始诸人情,因其所安而为之节文”⑧;
孟子 日:“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
子 ·告子下》),意思是说 ,人情 ,“统而言之则皆仁 ,分而言之则有序”⑥,圣人因人情之所安而
“制礼为定体”,待人以其仁心行礼 ,以礼化育仁心。其次 ,也是特别需要强调一点,礼基于人
情所安的 “差序定制”既不是简单 的水波纹的平面结构 ,也不是今天社会 的 “人情的大小多
少”;按朱子的说法 ,是以 “谨名分 、崇敬爱”⑦为体的 “文化制度”,人情之所安 ,根据亲疏 、尊
卑 、长幼、贤恶 ,在人情藏用之义理是 “毫厘必守”的,子事父 、父教子 、臣事君 、君使臣,都各
一 38—
有其义理 ,“礼之所尊 ,尊其义也”(《礼记 郊·特牲》)。
这里试 以孟子 回答 “齐宣王问卿”(《孟子 ·万章下》)为例,来简要说明臣事君之礼的内
在义理。孟子认为,贵戚之卿 ,“君有大过则谏 ,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异姓之卿 ,“君有过
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君有过,为臣当谏,异姓之卿更当时时谏君,否则便是 “妾妇之
道”,若君执迷不听,就离去 ,事不义之君 ,徒然 自取其辱而已;贵戚之卿 ,君有小过 ,当让异
姓之卿谏 ,以免伤了亲亲之情 ,若有大过必谏,君若不听,就以宗室贤者代之 ,忠君之义是忠
于社稷与黎民百姓,而不是对处于君位的某个人愚忠 ,这是名分与正名的本义。
笔者以为 ,这恰恰是差序格局的纲纪与义理的坚硬性所在 ,每一伦都有它必须遵从的
原则:所谓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 ·告子上》),“伸缩性”最多只能说是在有差等的
伦之间有差等 ,事实上这都很容易引起误解 ,因为伦本身的义理是不能伸缩的,伦之间的义
理差等也是不能伸缩的,如朱子 《中庸》注疏所言,“伦,次序之体 ”⑧,而不止是费先生所说的
次序而已。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 “毫厘必守”的节文不仅仅是社会体统维护的需要 ,更是实现
“以礼 (理)养人 ”的重要一环 ,“因仁之实 ,有礼之名 ”,“顾名思义”、“因义育情 ”、“因义导
利”。在实践礼数 的过程 中,过与不及都是过错 ,“如有过差 ,是过而养人也”⑨,因此曾子常有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论语 ·泰伯》),要 “一 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唯
恐有不仁之心、不义之举 。可见 ,要在每一种社会关系中 “恰如其分”、“发皆中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