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蓖麻蚕发展前景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蓖麻蚕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 根据安徽省蓖麻蚕养殖的历史、安徽省的气候、地理特征和蓖麻蚕试养结果,分析了安徽省发展蓖麻蚕的可行性,提出了蓖麻蚕在安徽省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蓖麻蚕;可行性;前景;发展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8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55-02   我国是世界三大蓖麻生产国之一,作为当今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的蓖麻,在我国已有1 400多年种植历史,中国自海南省至黑龙江省北纬49°以南地区都有分布。   1 发展蓖麻及蓖麻蚕的意义   1.1 蓖麻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薄贫土地资源   蓖麻属大戟科蓖麻属,具有抗干旱、耐贫瘠、耐酸碱、适应性强等特点,对地理、气候等条件要求不高,且种植技术简单、管理较粗放,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原荒坡等处都可种植,不与主粮争土地,可作为旱薄地区的优势作物[1]。不仅可帮助土地资源不良的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而且可绿化荒山、荒坡,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种植蓖麻投入少、见效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   1.2 蓖麻的应用广泛,利用价值高   蓖麻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石油”资源和较为理想的替代石油的经济作物。蓖麻籽的出油率一般为40%~60%,蓖麻油具有黏度大、比重高,在-18 ℃的低温下不凝固,在500~600 ℃高温下不变质、不燃烧的特性,因而成为航天、航空的重要润滑油。现在利用蓖麻油生产的化学衍生物有200多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军械及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用蓖麻油生产的与汽油、柴油相接近的优质低污染燃料也得到了应用[2]。从长远考虑,用蓖麻油作为石油的替代品将成为必然趋势;榨油后的蓖麻饼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达65%,经过脱毒处理后可作动物饲料;蓖麻毒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生物农药;蓖麻茎杆表皮含有10%的麻纤维,可用作麻纺编织;剥皮后的茎杆可作纸张、纤维板材的原料[3]。   1.3 蓖麻蚕养殖可提高蓖麻产业的经济附加值   1.3.1 蓖麻生产。蓖麻的叶片大而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用于饲养蓖麻蚕。分期、适量地疏叶养蚕不影响蓖麻籽的生长与收成,还有利于蓖麻的通风透光,减少蓖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从而提高蓖麻产业的经济附加值。   1.3.2 蓖麻蚕养殖。蓖麻蚕全身都是宝,蛹、蛾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达50%~55%,所含18种氨基酸的总量达44%,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组分合理,具有独特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蛹体中的营养成分可与牛奶和鸡蛋相媲美[4];蓖麻蚕蛹可提取蛹油和蛋白粉;蛹皮可提取壳聚糖,用作高分子螯合剂或阳离子型絮凝剂;蚕蛹还可作为载体培育冬虫夏草;蓖麻蚕丝是性能优良的绢纺原料;蓖麻蚕卵还可用于生物防治,作为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   2 安徽省蓖麻蚕发展的可行性   2.1 安徽省蓖麻蚕饲养历史   蓖麻蚕又称印度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原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Assam)邦,是一种栖息于热带、温带森林中以蓖麻叶为主食的吐丝昆虫。早在1617年就已为当地人所用,后驯化为饲养型,20世纪先后被引入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饲养[5]。1951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朱冼教授从印度引种至上海;1954年安徽省在亳县试养成功后,1955年在太和、亳县、阜阳、金寨、当涂、青阳、旌德、屯溪8个县(市)推广,全年饲养5批,共发种4 967盒,收鲜茧65 t,获得农村大面积推广的成功;至1956年,粤、桂、皖、苏、浙、豫、川、鲁等省、自治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随后逐步推广,生产鼎盛的1965年曾产鲜茧逾4.2万t(折合茧皮6 000 t)。年产茧量居世界首位[6]。为了解决发展蓖麻蚕生产技术和所需蚕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58年在安徽省阜阳市建立蓖麻蚕研究所,并在宿县、寿县建立蓖麻蚕蚕种场;1964―1967年间,又在全省各地兴办了30多个蓖麻蚕制种站。此后,由于蓖麻蚕茧价较低,加之铜陵绢纺厂停产等原因,到1980年代初已基本绝迹[7]。   2.2 安徽省发展蓖麻蚕饲养的优势   2.2.1 安徽省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适宜。安徽省地处亚热带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富、季风气候显著,年日照时数2 100 h以上、年积温4 700~5 300 ℃、年降雨量800~1 800 mm,无霜期210~250 d。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其中,丘陵占29.5%,山区占31.2%。?N植蓖麻可充分利用丘陵、山区等贫瘠土地资源,增加了地面植被,起到防沙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期、适量地疏叶养蚕在不影响蓖麻籽生长与收成的同时,还有利于蓖麻的通风透光,从而减少蓖麻生长过程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