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产吨红霉素的工艺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吨红霉素的工艺设计

年产400吨红霉素的生产工艺设计 制 作 人:王正红 学 号:200907224 班 级:生物工程091班 指导老师:康小虎 制作日期:2012.7 目录 一 红霉素的研究现状 3 1.1红霉素的理化性质 3 1.2 红霉素的特性 4 1.3 红霉素的发展阶段 4 1.4红霉素的发酵发展现状 4 1.4.1 生产概况 5 1.4.2 销售概况 6 1.5 前景预测 6 二.立题依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 2.1材料与方法 7 2.2 诱变方法 8 三 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8 3.1本设计的工艺原则和流程的确定 8 3.2 菌种选择与培育 9 3.3 培养基的种类及各种成分 9 3.4 发酵条件的控制 12 3.5 提取工艺 14 四 物料衡算 13 4.1总物料衡算 13 4.2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15 4.3 提取车间物料衡算 16 4.4热量衡算 17 五 设备选型及尺寸计算 18 5.3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21 5.4 生产成本的计算 25 5.5 红霉素发酵罐 29 5.6 参考文献 ……………………………………………………………………………….30 一 红霉素的研究现状 1.1红霉素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红霉素(Erythromycin)分子式及结构式 :C37H67O13N 分子量:733.94 g/mol 结构:红霉素是由红霉内酯与去氧氨基己糖和红霉糖缩合而成的碱性苷。红霉内酯环含有13个碳原子,内酯环的C-3通过氧原子与红霉糖相联结,C-5通过氧原子与去氧氨基己糖相连接。红霉糖本身不含氮,是含有 一个甲氧基的己糖,去氧氨基己糖。 成分:由链霉素Streptomycin elytrous所产生,是一种碱性抗生素。其游离碱供口服用,乳糖酸盐供注射用。此外,尚有其琥珀酸乙酯(琥乙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依托红霉素)供药用。 1.2 红霉素的特性 红霉素碱易溶于醇类,醚,丙酮,氯仿和醋酸乙酯,醋酸戊酯,不甚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一般化合物不同,如:60℃,1.14mg/mL;40℃,1.28mg/mL;19℃,3.10mg/mL;7℃,14.20mg/mL;1℃,15.00mg/mL。红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以55℃时为最小,因此工业上利用此性质加温至45—55℃并保温,使红霉素碱从水中析出结晶 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饿结晶或粉末;无臭,苦味,微有引湿性。起水合物熔点为135~140℃,熔溶于甲醇、乙醇或丙酮,微溶于水。无水乙醇(20mg/mL)中比旋度为–71°~–78°。红霉素抗菌谱窄,水溶性小,只能口服,半衰期是1~2h,而且在酸中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易分解迅速失去活性,因此早期对红霉素的结构修饰为增加红霉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主要将红霉素制成各种酯类和盐类的前体药物。为了增加起在水中的溶解性,用红霉素与乳糖醛酸成盐,得到红霉素乳糖醛酸盐,可供注射使用。 由于红霉素的结构中存在多个羟基,在起9位上有一个羟基,因此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子内的脱水环合。在酸性液中,红霉素C-6上的羟基与C-9的羰基形成半缩酮的羟基,再与C-8上氢消去一分子水,生成8,9-脱水-6,9-半缩酮衍生物。然后C-12上的羟基与C-8,C-9双键加成,进行分子内环合,生成6,9,12-螺环酮;最后起C-11羟基与C-10上的氢消去一分子水,同时水解成红霉胺和克拉定糖。这种降解反应使红霉素失去抗菌活性。 1.3 红霉素的发展阶段 阶段 特点 1. 50年代–80年代(第一代) 红霉素A为代表,部分复合物,基本以发酵产品原药、制剂使用,对许多致病菌如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幽门螺杆菌、弯曲杆菌活性较强。 2. 80年代–90年代(第二代) 红霉素A的6,9位结构改造物(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为代表,能有效阻止酸催化引起的内酯环的缩酮化,抗耐药性无明显增强。 3. 90年代– (第三代) 3-位脱克拉定糖后氧化形成酮内酯,6-位的取代;11,12位的结构改造,形成二环结构;在此基础上的三环、四环;糖基上的修饰;二位的卤化、酯化等。 1.4红霉素的发酵发展现状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水溶液呈强碱性,0 .0 66%的红霉素溶液pH为8.0~10 .5 ,8.5 %浓度的乳糖酸盐pH亦达6.0~7.5。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类似,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敏感,对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