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鉴定中的“鉴定留置”问题研究.pdfVIP

精神病鉴定中的“鉴定留置”问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病鉴定中的“鉴定留置”问题研究

2014年 9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ep.2014 第32卷第5期 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JournalofHainanUniversity V01.32No.5 精神病鉴定中的 “鉴定留置问题研究 陈邦达 (华东政法大学 科学研究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刑事诉讼法》规定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实践中精神疾 病鉴定的时间因案而异 ,短则数 日,长则可达半年之久。不计入办案期限的做法实际上延长 了被告人人 身自由受限制的时间,也影响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分析我国精神疾病鉴定的立 法与实践,指出精神疾病鉴定过程存在限制当事人人身 自由的 “鉴定留置”问题,必须对其实施程序加以 规制。在比较考察德国与我国台湾 “鉴定留置”制度基础上,主张借鉴 “鉴定留置”制度,从近期、长期两 个层面完善精神疾病鉴定的相关程序。 [关键词]鉴定留置;精神病鉴定;期间;办案期限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4)05—0057—10 一 、 问题的提出:从邓玉娇案件谈起 2009年5月 10日,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三名工作人员在宾馆消费时,对在那里当服务员的邓 玉娇进行骚扰挑衅,遭拒绝后双方发生争执,邓玉娇随手拿出水果刀刺向其中两人,导致一人被刺伤,经 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以邓玉娇涉嫌触犯故意杀人罪对她进行拘捕。当邓玉娇被拘捕时,警察在她的 包内发现一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怀疑她有精神病,所以需要送往医疗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随后,邓玉娇 于5月 12日下午被公安局送到湖北省恩施州优抚医院留院 “观察”,当时医院将邓玉娇的手腕、踝和膝等 部位均用布条约束后固定在病床上,其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均受限制。直到5月 16日,医院方面还称侦 查部门尚未完善委托医院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相关手续,同时为使最终的鉴定结果更有说服力,医 院并没有正式对邓玉娇的病症展开鉴定,而是申请将鉴定改由上级医院或在异地的医院进行 。 邓玉娇鉴定引起的争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的不合理之处。突出地表现为 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实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过程客观上会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人身自由受到限 制。其二,精神病鉴定的准备时间一并作为鉴定期间,而从办案期间扣除,延长了羁押时间。其三,精神 病鉴定中人身自由被限制的时间不能用于折抵刑期。我国新 《刑事诉讼法》第 147条规定:“对犯罪嫌疑 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而在实践中,由于对犯罪嫌疑人作司法精神病鉴定一般需要 较长的时间,观察、鉴定所采取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所以通常司法精神病鉴 定过程会在客观上产生限制当事人的人身自由的现象。六机关2012年 l2月联合颁布的 《关于实施刑事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O条规定 “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 满之 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可见,我国 立法已经逐步意识到精神病鉴定过程对当事人 自由限制的问题 ,随着有关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实 践、《精神卫生法》的实施,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如何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进行规制、完善,成为 [收稿 日期]2014—02—24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14YJC820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 上资助项目(2014M550229);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HZ14011) [作者简介]陈邦达 (1981一),男,广东汕头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科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华东政法 大学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刑事诉讼、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① 有关邓玉娇案件的报道 ,可参见黄秀丽:《与邓玉娇案相关:巴东37天》,载 《南方周末))2009年6月 】8日;沈彬:《不能让邓玉 娇一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