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鉴赏:第三课时导学案.docVIP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鉴赏:第三课时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鉴赏:第三课时导学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鉴赏:第三课时导学案 1、什么是景物形象?什么是意象、意境? 景物是指有观赏价值的风景和事物。景物形象就是有观赏价值的风景、事物和作者的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如果是客观的可供观赏的事物和作者的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那就是意象;如果是可供观赏的风景(风光、景色——包括山水、花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和作者的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那就是意境。由意象和意境的内涵可知,意境是由意象组合而成。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有人比之成砖、瓦、木、石与高楼大厦的关系,很形象,很恰切。 作为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都是一种艺术境界,只不过意象是一个较简单较单纯的艺术境界,而意境往往是一个画面一幅图画,是较复杂的艺术境界而已。它们实质上都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一种艺术境界。作为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可以出现在各种诗歌中(意象、意境在咏物诗中叫做事物形象),并且它们常常具有诗情画意。欣赏这些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的诗歌,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取得审美经验,获得审美享受。 【练一练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弼(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8~9题。(2011辽宁卷)高考资源网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缘景明情”,欣赏具体作品时,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缘景明情”时,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一般有两种情况:(1)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欣赏时,只需将诗中简单排列的意象联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到作者的诗思了。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意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且无不透露出春意和生机,读完全诗,我们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新柳碧绿婆娑的柔条如丝带般轻盈的在春风中摇曳漂浮的情景,体会到诗人对翠柳的喜爱之情和新奇之感。 (2)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诗人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这样的作品,欣赏时,就要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四句,写了三番问答,可是第二问、第三问,都被隐去了,需要我们补足、还原出一个深山问答图;而作者在听三 句答语时,由失望转为有望,再变为惘然若失、无可奈何的心情变化过程,也需要我们细加品味,才能想象出来。 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作者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然而归期无准,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