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六课时导学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古诗语言篇:第六课时导学案.
古诗语言篇
一、【篇章知识网络】
二、具体问题阐释
1、什么是关键字词?什么是“诗眼”?炼字“炼”是什么?
所谓的关键字词往往是指对表现诗歌形象(包括事物特征、诗歌意境、人物形象和环境等),对表现诗歌的主旨(包括作者的心情、思想感情)等有重要作用的字词,也指能使诗歌思想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深刻的字词,还指在诗歌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这些关键字词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等。古人特别注重锤炼这些关键字词,以使之精练传神。这些锤炼关键字词的题,我们称之为“炼字”题。
“诗眼”本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眼”处更是古人特别注重锤炼地方。
古诗中,炼字“炼”的就是这一些关键字词,当然包括“诗眼”。“炼字”题,虽说是关于诗中关键性词语的理解和赏析的题,但做题时必须在整体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的前提之下进行才好。
2、为什么动词是关键词呢?请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赏析诗中关键性的动词。
动词成为关键词,是因为一个动词,特别是非动词活用成动词的词,往往能表现出“物”(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往往能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也往往能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凸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7年广东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思路点拨:第三联中“穿”、“数”二字都是动词。这二字的艺术效果怎样呢?要结合全诗内容(意象、意境)和情感(基调)去做分析,还要从表现人物的特点,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凸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去考虑其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得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如何理解及赏析诗歌语言中关键性的形容词?请举例说明。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富于表现力。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高考资源网
王维《使至塞上》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其中形容词“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在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的颔联和颈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中,有“重”“迟”和“深”“远”几个形容词。它们都极富有表现力,其中“重”“迟”写出了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与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又流露出朋友送别时心情的沉重与恋恋不舍。“深”“远”又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活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
再如,2004年福建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高考是如何考查一句诗的诗眼的?请举例说明。高考资源网
高考经常考查一句诗的诗眼。例如,2003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平面向量.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不等式.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第五章 数列.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第八章 立体几何.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选修4-4.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导数.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学生版):导数.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算法初步.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doc
- 2012—2013英语必修3外研版Module 7导学案(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