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二课时导学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二课时导学案
21、什么是衬托?请举例说明。
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艺术手法。如我们说“绿叶衬托着红花,红花显得更艳丽”,也可以说“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衬托的特点是事物间虽有主次,但它们是放在一起来对照的,是并存的,是以次衬主的。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为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为反衬。
正衬,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内容参见景物形象中情、景关系之以景衬情一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一块儿衬天姥山之高峻挺拔。“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反衬,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哀衬乐,以乐衬哀,以丑衬美等。(“以哀衬乐,以乐衬哀”内容参见景物形象中情、景关系之以景衬情一节。)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声衬寂的典范。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
【练一练6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丁卷 )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什么是对比?请举例说明。
思要是概括为一个,即比较的双方要共同表达一个意思,那么这一个意思就会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无论如何,对比的结果都会鲜明突出,引人深思,给人感悟。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两面看,富人住处高大宽敞,富丽堂皇,天天酒肉且都吃不完;穷人无立锥之地,到处漂泊流浪,只能冻死饿死在路旁。这两个意思没有主次,放到一块儿,就是形成一个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可以共同表达封建社会贫富悬殊大,阶级压迫大的主题。再如宋代梅尧臣的一首《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可以看到,诗中所写的事实有两种,一种是劳动人民无比艰苦却“居无片瓦”;一种是统治阶层“指不沾泥”却“居大厦”。这两种事实无主次之分,而是同等并列的,目的是比较两类人的不同点:劳动人民劳而不获;豪门富贵不劳而获。所以,表现手法是对比。
再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这是比较的双方共同表达的一个意思,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练一练6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09年宁夏、海南卷)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平面向量.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不等式.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第五章 数列.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第八章 立体几何.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选修4-4.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导数.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学生版):导数.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算法初步.doc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学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doc
- 2012—2013英语必修3外研版Module 7导学案(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