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四课时导学案..docVIP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四课时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四课时导学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四课时导学案. 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 29、什么是比喻 ?比喻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深奥的事理具体化,浅显化,形象化的作用。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博喻是连续用几个比喻来说明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贺铸《青玉案》的有名结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烟草”、“风絮”、“黄梅雨”三者来比“闲愁”就是博喻的佳例。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读孟郊诗》第一首里用四种形象来讲“佳处时一遭”,都是例证。 再如2005年湖南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⑵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注意:如果高考诗歌鉴赏题要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无需去分清它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只要回答比喻即可。 【练一练6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08年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什么是比拟?比拟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式。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再如2006年广东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