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主观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碳素笔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起着决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D.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的得出,源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核心内容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永州市祁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doc
- 永州农信社员工考试题库定稿.doc
- 毕节四中20152016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
- 毕业答辩ppt模板华南师范大学.ppt
- 水浒传的试题(1115回黄晓华).ppt
- 汉川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统考英语试卷.doc
- 汉川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统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doc
- 水院新生入学指南从化校区篇.doc
- 求职信简历自传竞聘演讲稿教学PPT.ppt
- 汕头市20152016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期末监测物理题和答案.doc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河北省冀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doc
- 河北省保定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doc
-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解析版).doc
-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5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