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创教育--第6单元_碳和碳的氧化物
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金刚石 石墨 思考3: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此反应有了新物质的生成。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 2)是水(H2O)?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辨证看待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前提测评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向上排空气法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 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 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方案及步骤: (1)先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一集 气瓶的CO2。 (2)向图示的烧杯里倾倒 CO2。 分 析 实验 现象 最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然后是上层的蜡烛也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6-3、实验-4 1、二氧化碳的性质: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振荡。 分 析 实验现象 思考: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 答:气体是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可乐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塑料瓶被压扁了 瓶里压强减小,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实验6-5 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 是否支持燃烧 溶解性 密度(与空气比较) 气味 状态 颜色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由日常生活我们知道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也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方案: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待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然后把溶液放在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分析 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有酸性物质生成 酸性物质分解 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请你猜一猜? 1)是CO2 ? 3)是CO2和 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之为“碳酸饮料”。 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CO2、水各自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CO2和水结合之后生成了一种酸,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H2O===H2CO3(碳酸)。 实验6-6 5.金刚石、石墨、C60、C7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 化学性质相似 C . 物理性质相似 D . 是同一种物质 E .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F . 都是黑色固体 A、B 、E 7、自行车淋雨后,车锁常会出现不易打开的现象。如果在锁内注油润滑,开锁后的钥匙上沾满油污,不便携带。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6、1999年北约曾用“石墨炸弹”,该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 (3)碳的几种单质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但化学性质没有差异。 (4)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5)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 【小结】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实验1: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 我们通过下面三个对比实验进行探亲究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并分析原因,然后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 有大量气泡产生,大理石逐渐溶解 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控制。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和氯化钙: CaCO3+2HCl=CaCl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82) .docx
- 电机拖动应用技术第2章知识点回顾总结.docx VIP
- 蓝光BL及BL培训总汇讲解.ppt VIP
- Q SY 17816-2021 泡沫驱用起泡剂技术规范.pdf VIP
-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pdf
- 蓝光BL及BL培训总汇演示文稿.ppt VIP
-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ptx VIP
- 巨人通力GPS53K(SIEI)-YH_电气原理图纸G3001007(B)N-2020-12.pdf
- 第1单元第5课《图片的局部处理》课件【滇人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pptx VIP
- 《物业服务模式》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