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女性人物形象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生缘》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半生缘》中女性人物分析 【摘要】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都市与民俗不断冲突的时代里,曼璐的自私与无私,曼帧的独立与软弱,性格迥异的两姐妹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感受。整个故事以曼帧与世钧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几经纠缠又不得不分开的两对恋人的感情。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整个爱情悲剧中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主人公在动荡的年代里如何寻找幸福以及对待人生理想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半生缘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地位 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其笔下凄美动人的故事中有许多令人叹惋与钦佩的女性形象,而《半生缘》中曼帧和曼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则非常的具有代表性。她们没有谁是真正幸福的,曼帧失去了世钧,曼璐在悔恨中得病死亡,生活的一切都充满了悲剧因素,在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社会里,是反抗还是顺从,如何去面对不得已而选择的人生是关键。她们的人生历程艰辛而悲哀,让人禁不住感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艰辛。 一、对顾曼帧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顾曼桢的生活背景 顾曼桢生活的时代是30年代的旧上海,正是新旧价值观相互交错的年代。这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失去了平衡,但根深蒂固的旧社会封建思想依然渗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处于一种想挣脱现实却又屈于现实的状态。女性的地位低下,大多数女性不论是思想还是生活都依附于男性,依旧处于男尊女卑的状态。顾太太如此,做舞女的顾曼璐如此,沈夫人如此,最后嫁给世钧的翠芝也如此。唯独曼桢,不愿依附于男性,面对世钧的两次求婚,她都因为不愿成为他人的负担而拒绝,在与祝鸿才离婚后也独立的带着孩子生活。 (二)曼桢的性格特点 顾曼桢在《半生缘》中是以一个谋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出现的。她有知识,受过新文化的熏陶,愿意像男人一样出来做事。她身上充满了活泼的时代气息,甚至是一个明显带着男性意识的女性人物。曼桢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主角终究还是与幸福擦身而过。尽管她自信,坚强,浑身充满独特的魅力,充满反抗的勇气,但那不合时代、不合世俗的坚韧精神,不为世俗所容的异数,决定着曼桢的爱情悲剧。 1.人物形象的进步性 曼桢是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觉醒意识的女性。曼桢十四岁时父亲死去,迫使她的家庭陷入困境,顾曼桢清楚地看到了传统女性脆弱的生存能力。其母顾太太是典型的传统父女,丈夫和家庭是她生存的全部,丈夫是她依附的对象,除此之外,她还有强烈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和家庭生活的狭小空间限制了自我的发展,使顾太太这种传统女性几乎丧失了独立生存能力。当顾先生这个主导角色在家庭中缺失时,顾家顷刻陷入困境,顾太太无力承担全家老小的生活重担。这时,曼桢的姐姐曼璐决绝地断了自己与张豫瑾的美好爱情,做舞女赚钱养家,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来挽救陷入困境的家庭。 从母亲和姐姐的身上曼桢看到了传统女性精神上以及生活上的先天不足、后天低下,她渴求走出一条女性独立之路。她虽然同情姐姐为了家庭所做的牺牲,但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谋生,并不是依附男性,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经济独立、生存独立。因此她下班之后不仅当打字员、做家教,即使在遭遇了不幸之后也依然带着孩子独立生活,坚持自己内心的独立。她并没有因为经济而失去自我,反而力求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来争取社会的认同。曼桢极力扭转社会对其家庭背景的负面评价, 扭转由家庭背景而定为个人价值的旧式价值逻辑, 努力地建构自我价值, 努力地争取社会对其个人价值的认同, 淡化甚至取替原有的家庭背景色彩, 营建以自我为立足点的新的家庭背景, 以挣脱长期困扰她的背景问题。 2.人物的性格弱点 在曼桢努力靠自己改变自身生活现状的时候,她又何尝没有给自己增添不幸呢?若是她不那么轻易地将定情戒指交付他人,就不会有世钧落寞的离开祝家,以为曼桢背叛了自己与豫瑾生活在了一起,从而决绝的归还自己亲自买的戒指;若是她能在逃离之后坚定地独自生活,不为孩子所动,或者另为自己和孩子寻个家庭,不回到祝鸿才身边,为自己营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过平常人的生活,相夫教子,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用另一种方式为自己而活;抑或是离开了祝鸿才,她能对过去的感情多些信心,勇敢地去投奔世钧,那么一切的一切,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曼桢总归是个弱女子,她还是会有女性柔弱的天性,孩子、家庭始终是她回归悲剧的命门。她母亲“从一而终”的思想始终是影响着她的,即便是新时代的女性,在两个时代交替的夹缝中,一个女人的坚强看起来是那么的渺小,更何况是在身心受到如此打击的情况下。曼桢的坚强成就了她的纯真,也造就了她半生的悲剧,如果当初不那么执着于自己的独立,不那么在意世钧父亲关于曼璐的一番谈论,毅然的投向世钧的怀抱,故事的结局也许就会被改写,就不会有了像叔惠、翠芝、世钧、曼桢等人的生活悲剧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