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祁东县职业中专国家示范校服装专业建设方案
2、专业二:服装设计与工艺重点建设计划
为保证专业建设稳定、有序、健康运行,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如下:
项目负责人:周国贵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会主席
陈昌文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项目组成员:周雪梅 研究生、服装组教研组长
高海波 研究生、湖南省省级专业带头人
文旭明 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陈祥英 实习处主任、县级骨干教师
邹建翔 大学、高级讲师
陈琳琳 大专、香港“秀外慧中”品牌代理
逯耀宇 耀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玲军 大学本科、讲师、校骨干教师
肖红梅 研究生、讲师、校骨干教师
肖瑛容 大学本科、校骨干教师
肖 欣 大学本科、校骨干教师
高科锋 大学本科、企业骨干
⑴需求背景分析
①专业背景分析
2009年——2010年,中国服装业可谓浓墨重彩——产业回暖变幻莫测;上市大军风云迭起;兼并重组此起彼伏;产业转移争先恐后;商业模式新潮涌动……。预示着我国服装行业的数量竞争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以品牌、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竞争时代已经拉开帷幕。2010年后的十年,服装行业在用工方面面临的压力,必然远远大于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服装行业要提升,相应的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必将先行一步。
株洲——中南第一市服装批发中心,3万个体业主经营户,10万从业人员的庞大服装市场集群,每年1000亿服装消费大市场,商品辐射15个省市230多个市县区。南接株洲的衡阳其服装产业现成为其支柱产业。祁东东抵衡阳,西接桂林,紧靠两广,湘桂铁路、衡昆高速、新湘桂高铁与322国道从境内并行而过,直达株洲不到2个小时的车程。1995年投资6000万元的祁东中心市场成为中南六省区最大的县级综合市场,其服装加工业已成为辐射邻近三省区的批发中心,2002年投资1.5亿的祁东工业园,第一期园内祁东县耀宇服装公司、鸿元针织服装公司等十几家服装企业已入驻,以“服装产业集群”为先导的若干个产业集群也正在兴起,服装产业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祁东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36家服装企业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人数不到40%,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寥寥无几,具有职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不到30%。在众多服装类招聘职位中,服装制版、设计、营销的需求量最大,同时也是市场供应最为不足的专业人才。预测未年五年祁东服装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达3500人。
②专业建设基础
A、专业教学规模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创办于1986年,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是湘南地区办学最早、规模最大、设施功能最全的中职学校。目前,本专业共有在校学生1132人,21个教学班。
B、师资队伍状况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名,兼职教师8名,其中高级讲师16人,讲师12人,“双师型”教师2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专业带头人2人,校级专业带头人4人,5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该专业教师38人次在市级教学比武和技能竞赛中获奖;2008年肖瑛容老师获得全国说课比赛二等奖;2009年高海波老师获得了省级专业带头人的称号,高科锋老师指导周婷婷、周燕萍同学分别获市专业技能比赛一、二等奖。2010年肖红梅老师参加省级服装专业教师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2011年肖瑛容老师指导刘亚玲同学获得市专业技能比赛一等奖,陈祥英老师荣获县级骨干教师的称号。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先后公开发表的论文有15篇,获奖的论文有28篇。
C、课程的设置与就业紧密结合
我校自1986年开办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以来,始终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为主导,以适应现代服装企业人才需求为基础,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体系随时进行适度的整体优化,既注意服装产业的系统整合性,又强调各个专业岗位的单体专业性。课程设置和就业市场紧密结合,把专业最新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传授给学生,基本满足服装产业的设计、制版、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需求。
D、有较好的专业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9个,涉及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服装营销等领域,拥有价值588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与利郎(中国)集团、耀宇服装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提供了保障,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完成“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
⑵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经验,整合美术专业、表演专业的力量,根据服装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艺术加技术的专业建设格局,形成服装设计为主体的专业特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