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接直肠局部解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肛门接直肠局部解剖

肛门直肠局部解剖 1.肛门 以两坐骨结节为连线,向后至尾骨的三角形区域称肛门三角,习惯上亦称肛周(图1),中间是肛门。肛门是消化道末端的开口,即肛管的外门。位于臀部正中线、在minor三角之中(平时紧闭呈前后纵形,排便时张开呈圆形,直径可达3cm。肛门周围有很多放射状皱褶,当排便时肛门扩张,皱折消失,便后肛门收缩时 皱褶又复原,粪渣和细菌极易卷入皱褶内藏匿起来。所以,手术前消毒必须彻底。 肛缘向后至尾骨尖之间,形成一个纵沟,即臀沟,深浅不一,深者易潮湿感染。肛门三角和尿生殖三角(会阴三角),合称会阴区。其前方皮下有会阴浅筋膜和会阴体肌,如果切断,则肛门向后移位。其后方臀沟下,肛缘向后至尾骨之间,有肛尾韧带(图2-2),起固定肛门的作用。 肛门后脓肿或肛瘘手术切开时,若切断肛尾韧带,可造成肛门向前移位,影响排便。因此,手术时尽量做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这些组织及皱皮肌纤维。肛门皮肤比较松弛而富有弹性,手术时容易牵起,因而切除过多肛门皮肤易造成肛门狭窄。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手术时疼痛明显。 2.肛管 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肛管上端止于齿线并与直肠相接,向下向后止于肛门缘,因此,肛门缘到直肠末端的一段狭窄管腔称肛管。成人肛管平均长3~4cm,而外科通常将肛管的上界扩展到齿线上1.5cm处,即肛管直肠环平面。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肛管皮肤。我国成人肛管周长约10cm,至少应保留2/5 ,否则会造成肛门狭窄、黏膜外翻、腺液外溢。 shifik认为应把肛提肌内侧缘至齿状线的一段称为直肠颈,把齿线至肛门一段称为解剖肛管(固有肛管),把直肠与直肠颈交界处,称为直肠颈内口,肛管外口称肛门。我们认为这种新分界方法比较合理,既反映了解剖特点,又能指导临床(上图所示) 肛管四线分界: 肛管内腔面有四条线:肛皮线、肛白线、齿状线及肛直线。 三条带:皮带,位于肛白线与肛皮线之间;痔带,位于齿状 线与肛白线之间;柱带,位于肛直线与齿状线。 肛皮线:平常称肛门口、肛门缘是胃肠道最低的界线。 肛白线:又称hilton 线,是肛管中下部交界线,正对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指诊可触到一个明显的环形沟,此沟称为括约肌间沟(亦称肛白线)。沟的宽度约0.6~1.2cm,距肛门口1.0cm,肉眼并不能辨认(图2-5)。 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时,以此沟为标志,切开肛管移行皮肤,挑出内括约肌在明视下切断。肛管移行皮肤,切除过多,易致肛门狭窄,须注意。临床上常用此沟来定位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其意义十分重要。 齿状线:在白线上方,距肛门缘2~3cm。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交界处,有一条锯齿状的环形线,叫齿状线或梳状线。此线是内外胚层的移行区,上下两方的上皮、血管、淋巴和神经的来源完全不同,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85% 以上的肛门直肠病都发生在齿状线附近,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图2-6) 上皮:齿状线以上是直肠,肠腔内壁覆盖着黏膜,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齿状线以下是肛管,肛管覆盖着皮肤,其上皮为移行扁平或复层扁平上皮。齿状线以上的痔是内痔,以下的痔是外痔;齿状线以上的息肉、肿瘤附以黏膜,多数是腺瘤,以下的肿瘤,附以皮肤,是皮肤癌等。 ②神经:齿状线以上的神经是内脏神经,没有明显痛觉故内痔不痛,手术时是无痛区;齿状线以下的神经是躯体神经,痛觉灵敏,故外痔、肛裂非常痛,手术时是有痛区,凡是疼痛的肛门病都在齿状线下。 ③血管:齿状线以上的血管是直肠上血管,其静脉与门静脉系统相通;齿状线以下的血管是肛门血管,其静脉属下腔静脉系统。在齿状线附近门静脉与体静脉相通。 ④淋巴: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向上回流,汇入腰淋巴结(内脏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向下回流,经大腿根部汇入腹股沟淋巴结(躯体淋巴结)。所以,肿瘤转移,齿状线上向腹腔,齿状线下向大腿根部转移。 由此可见齿状线是胚胎内、外胚层交会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如锁肛等都发生在齿状线。 肛直线:又称直肠颈内口,是直肠柱上端水平线,亦称herrmann 氏线,是直肠颈内口与直肠壶腹部的分界线,在肛管直肠环的平面上,又是肛提肌的附着处。通常是临床上扩展了的肛管,它将肛管的上界延至齿状线以上1.5cm处。这一水平正是肛管直肠环水平,对于肛瘘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肛管皮肤:肛管皮肤特殊,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表面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即“三无”皮肤。手术中被切除后,会形成肛管皮肤缺损、黏膜外翻和腺液外溢。 肛乳头:是肛管与肛柱连接的部位,沿齿线排列的三角形上皮突起,多为2~6个,基底部发红,尖端灰白色,大小不一,schutte 认为可能系纤维结缔组织。是外胚层遗迹,或是后天产生的。还有人说是肛膜消失的痕迹。当肛管处有感染、损伤及长期慢性刺激时,肛乳头可增生变大,形成肛乳头肥大或肛门乳头瘤,有人误认为息肉和外痔

文档评论(0)

xesilk24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