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8年全国好新闻奖获奖篇目.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全国好新闻奖获奖篇目

我校MAPGIS软件平台为“神舟七号”保驾护航 本报讯(记者 宁薇 通讯员 张海涛)9月28日17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飞船着陆成功!”的喜讯,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意味着,以我校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搭建的“搜索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再次成功地为神州飞船和宇航员平安回家 保驾护航。  “最新的软件平台为神舟七号的搜救工作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精确的路径计算。”据中地数码负责人介绍,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开发的搜救系统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通讯、辅助决策、影像管理、搜救态势显示和专家系统五项功能。目的是在对神舟飞船返回着落场周边地理空间信息、气象信息、人文军事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对飞船的返回情况进行直观的三维显示,三维数据输入后,搜救直升飞机及搜救车辆的信号数据叠加上去,就能很直观地追踪搜救部队的整个行动态势,实时显示搜救直升机和搜救车辆的位置及行驶路线。   当系统捕获飞船返回舱落点位置后,根据飞船返回落点(误差在25米之内),迅速提供着陆点的地形、地貌信息,并预测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安全状况,40秒后,电脑规划出搜救部队最佳行事路线和备份路线及搜索救援行动所需要的资源。负责人说:“这样,指挥决策系统就能及时掌握情况,搜救人员就能迅速调整行进方向和路线,尽快到达飞船返回舱着陆点。” 据了解,神舟系列飞船启动以来,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就一直为神舟火箭提供返回搜救系统。相比“神舟六号”升空时所使用的版本,“神舟七号”使用的MAPGIS基础平台在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管理能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李伟杰《天堂里的歌声》感动地震灾区父母 本报讯(记者夏苇)“妈妈你在哪!爸爸你在哪!妈妈你别哭,我的泪水会流淌,天堂里也有美丽的花儿在芬芳,爸爸你别哭你的孩子很坚强……”近日,文法学院李伟杰创作的这首歌通过电台,传播到了四川,一位四川的父母听后流下了感动的泪。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电视上灾区父母失去孩子的悲痛,四川的小姑电话中灾区的凄惨,让李伟杰很揪心。16日,他一口气谱完曲。22日午夜,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他边流泪,边作词。前后不到一个星期,歌曲就创作出来了。   录音时,他找了我校管理学院的龚亚雪和张潇然一同演唱,前奏里的童音专门找了武汉大学一位博士的5岁小女儿。23日,天气闷热,他们来到武汉工程大学对面的音尚工作室,带着对灾区人民的感情,半小时就将歌曲录制好了。   录制完成后,李伟杰将歌曲作为公益歌曲放到了网上。他的朋友听了都觉得不错,就帮他推荐给了一些音乐电台。一时间四川、山东等省市的电台赈灾特别节目都可以听到这首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告诉他:“我们老师在听完这首歌后哭了。”   尽管歌曲受到了热捧,李伟杰还是申明歌曲的版权是属于灾区孩子的,一切与此歌曲有关的所得都将捐给灾区。   李伟杰虽不是学音乐的,但课余他创作了很多歌曲。《跟着我一起追逐梦想》、《苦水》等,这些作品都被唱片公司看好。也有唱片公司想和他签约,但他觉得现阶段学习还是重要的,所以他选择了放弃。 我校“隔震”技术可有效降低地震灾害 本报讯 5·12汶川地震及随后的几次较大余震,致使西安部分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令人惊奇的是,运用我校姚谦峰教授为主研制的“工程结构隔震成套技术”建造的十余万平米建筑毫发无损。   大震中,“隔震”建筑的良好“表现”使得我校的“隔震”技术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汶川地震后,受建设部的委派,我校“隔震”技术科研团队的部分成员赶赴灾区,指导灾后重建工作。近日,新华社、科技日报、陕西日报、华商报等数十家媒体的记者来校专题采访,向社会广泛宣传这项可有效降低地震灾害的技术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传统防震措施在增加建筑造价的同时,仍存在安全性难以保证、适应性受到限制等问题,于是研发新的抗震技术与体系就显得特别的紧迫和重要。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中,“隔震”技术应运而生。隔震的本质就是通过隔震系统将建筑的基础与大地隔离开来,尽可能地使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和位移被隔震系统内部吸收。因此,开发出性能良好的隔震系统,是“隔震”技术和结构得以实现的关键。 我校是我国较早从事“隔震”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特别是经过2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终于取得了理论化、系统化、实用化的研究成果。去年,以姚谦峰教授为主研制的“工程结构隔震成套技术”经建设部鉴定后,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研究提出的滑动摩擦隔震系统,橡胶支座隔震系统、钢球隔震支座系统及桥梁减(隔)震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隔震效果明显等特点。研制的橡胶支座和桥梁隔震系统阻尼装置,隔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