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01论辩 留侯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01论辩 留侯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01论辩 留侯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 本课话题 ——勇猛与忍让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真正的勇猛,不在于受辱后的拔剑而起,而在于拥有宽广的胸怀,在于能屈能伸,在于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定力。胸襟宽广的人会产生非凡力量和旺盛的斗志,从而成就一番壮伟的事业。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片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3.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马南 4. 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 ——雨果 5.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 ——马克·吐温 6.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圯上之老人(  )    卒然临之而不惊(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  ) 倨傲(  ) 鲜腆(  )(  ) 肉袒(  ) 【答案】 yí cù huò bēn jù xiǎn tiǎn tǎ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卒然临之而不惊(    )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 【答案】 (1)“卒”同“猝”,突然 (2)“见”同“现”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临 (2)微 (3)过 【答案】 (1)动词,到,至/动词,从高处往下看/动词,面对/副词,正当,将要 (2)副词,略微/形容词,暗暗,悄悄/形容词,含蓄精妙/形容词,微小/动词,(如果)没有 (3)动词,超过/形容词,荒谬/动词,拜访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________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________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________ (4)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________ (5)非子房其谁全之(    )________ (6)油然而不怪者(    )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降低自己的身份,谦逊待人 (2)名词用作动词 立王,称王 (3)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挫折、屈辱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惊/使……发怒 (5)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全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怪异,感到奇怪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古义: 今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 (2)其身之可爱 古义: 今义:①天真无邪;②令人喜爱。 (3)其君能下人 古义: 今义:奴仆,佣人。 【答案】 (1)怀有的抱负。 (2)值得珍爱。 (3)谦逊地对待别人。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译文: (2)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 译文: (3)而命以仆妾之役。(    ) 译文: (4)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 译文: (5)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 译文: (6)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这是因为他怀有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啊。 (2)判断句 这正是桥上那位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 (3)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却(傲慢地)拿奴仆所做的事来让(张良)做。 (4)省略句 可是世人不明白,把(桥上老人)看作神仙,也太荒谬了。 (5)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而归降吴国,去做吴王的奴仆,(在那里)好多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 (6)被动句 普通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 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