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我国环境侵害救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论我国环境侵害救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论我国环境侵害救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向 前*
[摘 要] 日益严重的环境侵害问题引发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面对环境侵害,受害者通
过各种渠道进行控告和申诉,以期获得救济。但囿于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在框架设计
上存在缺陷,受害者往往无法得到合情合理的救济,由此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笔者
分析了环境侵害的涵义及特征,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的环境侵害状况,并对相应的救济制度
深入剖析,提出了完善救济制度的若干构想。
[关键词] 环境侵害 救济 环境侵权 完善
[作 者] 向前(1966—),男,重庆南川人,重庆市南川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法学硕
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
一、环境侵害概念的提出及界定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深入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突飞猛进的扩张,环境侵害开始在各个领域出
现,已经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损害,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环境侵害行
为的提法及界定,法学界及环境法工作者们众说纷纭,各侧重点,基本上形成了两种学说,一是
环境侵权说,一是环境侵害说。
(一)环境侵权还是环境侵害?
环境侵权说脱胎于民事侵权理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民事主体人身和财产受损害者应
当承担民事责任,补偿受害者的损失。显然,环境侵权说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上存在致害
者的环境行为致人权利受损的事实;另一方面,依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受害者理应得到致害者的
〔1〕
补偿。这种说法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法精神的正义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 笔者通过认真
研究和思考,认为环境侵权学说目前还存在着以下三点局限性,与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及
解决办法不相适宜。
首先,环境侵权说客观上限制了致人权利受损的环境问题范围,因为导致他人权利受损的不
仅仅是环境污染,还有生态破坏,只不过生态破坏致人权利受损比起环境污染更具隐蔽性、长期
性和复杂性,但致人权利受损的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环境污染。因此,过分注重现实和短期环境
问题的环境侵权说还不能准确表达致人权利受损的环境问题范围。
〔1〕竺效:《作为立法术语的“环境侵权”之辨析》,《政法论丛》2008年第4期,第76页。
·2 5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 (总第14期)
其次,环境侵权说过分强调现实的个人受害者,而忽略了集体和国家同样可能成为遭遇环境
问题的受害者。个人权利受损时可以要求补偿,那么国家利益受损怎么要求致害者承担补偿责任
呢?显然环境侵权说过分强调致害者的民事补偿责任而淡化其他责任,这与我国现阶段环境案件
的司法实践也不相吻合。
最后,环境侵权说的渊源始终来源于民事侵权,但是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如主体地位的
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致害行为价值判断的合法性等导致环境侵权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有别于一
般的民事侵权,如致害者举证不能,这往往使得环境侵权与民事侵权的关系纠缠不清,导致环境
侵权案件中裁判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
有鉴于此,作者认为,环境侵害说的提法趋利避害,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环境侵权提法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丰富了环境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量齐观,
使得致人利益受损的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较为直接和暴露的环境污染,把生态破坏囊括其中,既
符合环境问题产生的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第二,扩大了受害人的范围,突出了环境问题的 “公
害”性,即环境问题的受害者既可以是需要补偿利益的自然人、法人,也可以是需要用强制惩罚行
为保护其利益不再受到侵害的国家。第三,突破了致害人的责任范围,不再仅仅是承担民事补偿责
任,而且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第四,是拓宽了环境案件在实践中处理的视野,即不再把
环境问题致人的利益损害死板地定位在民事侵权中界定的人身权、财产权方面,而是拓展到环境
权、健康权。第五,赋予了环境问题危害性值得社会高度重视的必然理由,有利于推动今后环境法
律法规面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与进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