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西方哲学试题94至今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试题兼相关中国哲学试题(94至今)
申明:本汇总主要是北大西方哲学史、综合考试二(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史)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内容
1994年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一 名词解释
虚一而静 物偶自生 自性自度 即物穷理 知难行易
二 论述
1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析
2 评述僧肇“不真空”论与“本无”“即色”论的不同
3 简述王夫之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批判
4 简述戴震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非中哲专业)
一 名词解释
绝四 三表 四德 四几 玄同 奇正相胜 人副天数 形神相即 凡象皆气 宙轮于宇
二 问答
1 比较王弼、郭象、僧肇(后缺) 估计为:对有无关系的论述
2 比较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1995年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一 名词解释
涤除玄览 浩然之气 道法自然 人副天数 得意忘象 太虚即气 坐忘 中庸
二 论述
1 简述庄子“齐万物为一”的思想
2 分析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
3 论述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
1996年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一 名词解释
三表 见独 袭明 经权 六家七宗
二 解释命题并指明出处
1 坚白不相外
2 稽实定数
3 心统性情
4 质测既藏通几
三 问答
1 简述荀子的逻辑思想及其对当时流行的三大逻辑谬误的批判
2 评述并分析贵无论与崇有论在理论及方法上的分歧
3 朱熹与王阳明知行观的差异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非中哲专业)
一 名词解释
六府三事 天爵 四法界 德行之知 俱分进化
二 问答
1 荀子对礼仪和人性的看法
2 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 慧能“本性即佛”说
4 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 严复的认识论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一 名词解释
助产术 四线段的比喻 四因说 中世纪的唯名论和实在论 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 单子论 图象说 存在先于本质
二 问答
1 简要论述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学说
2 阐述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3 阐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意义
1997年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一 填空
1 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是:
2 柏拉图的对话(五个):
3 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
4 笛卡尔的代表作有(四个):
5 贝克莱著名的主观唯心论命题是:
6 费尔巴哈说:人是 的存在物
7 尼采说:(缺)
8 海德格尔的代表作是:
9 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的代表作是:
10 逻辑原子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
11 罗素从他的逻辑原子论得出的结论是 和
12 分析哲学家认为两千年来科学迅速进步,而哲学几乎原地循环的原因是(三个):
13 康德的三部代表作:
14 康德前批判时期的代表作:
15 莱布尼茨的代表作:
二 问答
1 简评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 试分析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3 试评现代西方哲学所谓的“形而上学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非中哲专业)
一 名词解释
道法自然 人副天数 独化 太虚即气 物竞天择
二 问答
1 试分析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
2 简述王充对先秦、西汉人性论的评议
3 僧肇“物不迁论”评述
4 王守仁“知行合一”学说评述
5 试分析谭嗣同“仁学”体系的理论特点
1998年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三理、三张伪法、三世说、圆实成性、质测即藏通几。二简述:1、老庄道论的异同;2、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3、 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的看法;4 、程颐对道与阴阳的论述;三、论述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的知行观的批评。一、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三、简答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四、论述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一 名词解释小故与大故?“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主一之谓敬通几理只是气之理不太肯定)二 简答题白虎通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三 论述题1 王弼的贵无2 王夫之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说的比较一、释词1、齐物论2、即万物之自虚3、理一分殊4、至良知5、俱分进化二、翻译三、简答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一 名词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