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大地构造学重点总结 321共享
(1)、★★★★★地球A~G七大层位的界面深度与物质组成
A层地壳(0~33km)—[莫霍界面]—B层(33~410 km)—C层(410~670 km)—[上地幔分界]—D下地幔(670~2885km)—[古登堡界面]—E层外核(2885~4640km)—F层过渡区(4640~5155km)—G层内核(5120~6371km)
物质组成:
地壳A层:上部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主要由沉积岩、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组成。
下部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主要由相当于基性岩类的变质岩组成。
B层:以橄榄石结构的铁镁硅酸盐为主,
C层:以变成尖晶石结构的铁镁硅酸盐为主。
下地幔D层: 主要为硅酸盐,此外还有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特别是铁、镍显著增加,主要为镁方铁矿,具石盐结构,硅酸盐具钛铁矿结构,它们是下地幔主要的矿物相。
外核E层:物质组成为液态的铁、镍和少量的硅、硫等,
过渡区F层: 可能代表地核中分解的物质,或通过地幔沉积而不能沉入地核的较致密物质
内核G层: 物质组成为铁镍合金
(2)、★★★★★鲍玛层序
鲍玛层序由五种岩性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
①底部粗粒递变层:由砾-砂-粉砂组成,具正粒序,粒土杂基多;底部有冲刷面,含砾石(为下伏页岩碎屑及生物碎屑等),岩层底面各种印模构造发育,砂岩中有异地浅水化石;
②下平行纹层:由粉砂、细砂及泥组成,也显粒序性,具平行层理构造;
③流水波纹层:粒度变化不大,多为细砂、粉砂,具流水波纹状层理、小型斜层理及变形层理;
④上水平纹层:主要为泥质及少量粉砂,可见植物化石及其碎片,具微细水平层理。以上四个小层是一次浊流形成的,共厚几毫米至6米或更厚;
⑤深海页岩层:由各种深海软泥组成,多为页岩或泥灰岩,含有典型的远洋生物化石;具微细水平层理,层薄、层面平坦。
(3)★★★★★拆沉作用的概念及其基质原理
①概念:泛指由于重力的不稳定而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大陆下地壳或洋壳沉入软流圈或地幔的过程。
基质原理:
①大陆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对造山带的研究发现,被构造加厚的造山带地壳下部将形成较其下部地幔岩石密度更大的榴辉岩,另外,基性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底部以及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残留体,经过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同样会获得较高的密度,因此,由这些榴辉岩和基性麻粒岩组成的下地壳也将形成重力的不稳定性,并将沉入地幔,构成所谓的大陆下地壳的拆沉作用。
②洋壳的拆沉作用:洋壳俯冲于大陆之下一定深度也会相变为密度较大的榴辉岩而导致重力不稳定,从而造成洋壳的拆沉作用。
③重力不稳定是拆沉作用的驱动力,直接结果是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沉入软流圈,并引起热的软流圈与下地壳直接接触,从而对下地壳迅速加热而发生广泛的部分熔融,引起造山带范围内广泛的酸性岩浆活动。由于重的榴辉岩和麻粒岩等基性物质组成的岩石圈地幔或下地壳沉入于软流圈或地幔中,因而下地壳或地壳总体成分将向长英质方向演化。岩石圈的减薄将导致重力重新调整,其结果是深部物质抬升,大规模花岗岩岩浆向上地壳的侵入会加剧这一抬升过程。
④从壳幔相互作用角度,拆沉作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学过程:它反映地壳、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动力学过程。1、地壳加厚 2、相变获得高密度下地壳镁铁质-超镁铁质麻粒岩相变为榴辉岩。大陆深俯冲过程中部分表壳岩、变基性火山岩和玄武岩质岩石也可以相变为含柯石英(或微粒金刚石)榴辉岩。3、密度倒转引起重力不稳定榴辉岩密度(ρ3.3 g/cm3)明显大于上地幔橄榄岩密度(ρ3.2g/cm)。这种岩石密度的差异引起重力不稳定性和负向浮力。4、拆沉在构造应力的驱动下高密度下地壳和部分岩石圈通过断开和拆沉作用返回地幔5、软流圈上涌,下地壳加热,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上侵,壳-幔物质再循环。
(4) ★★★★★蛇绿岩套的岩石组合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岩石组合: (与课本内容不一,可参考P95)
①具构造组构的变质橄榄岩,由构造组构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组成。
②堆积杂岩,位于变质橄榄岩之上,由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呈层状产出。
③席状岩墙群,堆积岩之上,厚达1550米以上,构成上覆枕状熔岩的通道,下延至辉长岩层。
④基性玄武岩,上部0.3~0 .6Km的拉斑玄武岩,下部为基性熔岩,向上过渡到典型的枕状熔岩。
⑤大洋斜长花岗岩,为蛇绿岩中最淡色的岩石,与辉长岩存在密切关系,体积小于蛇绿岩套的20%,与上下岩层呈穿插关系,为小的岩脉或岩体。富含所有的稀土元素。
⑥共生的沉积岩,有放射虫硅质岩、硅质板岩、复理石或砂泥岩及少量硬砂眼、灰岩组成,具此可以确定眼洋壳时代的上限。
⑦岩浆岩的双带,以钙碱系列为代表的、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组合形成于大洋岛弧或陆缘弧之上,与蛇绿岩套平行但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构成岩浆岩双带。高压低温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怒江州福贡县义务教育教师专项招聘真题.docx VIP
- 《搭石》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ppt VIP
- 《海岸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GBT51464-2024知识培训.pptx VIP
- AQT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pdf VIP
- 巴中市巴州区事业单位考试考试题库2024.docx VIP
-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doc
- 2025年秋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第4单元 花卉盆景技术——水仙盆景的设计与制作课件》初中劳动技术沪科教版七年级课件7216.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docx VIP
- 惠普 HP E87640 E87650 E87660 彩色数码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