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十三岁的际遇 201310
多音字: 弹:tán 弹琴 dàn 子弹 咽:yè 呜咽 yān 咽喉 yàn 咽下 攒:zǎn 积聚,储蓄:积攒 cuán 聚在一起,拼凑:攒钱 形近字: 蓦mò然 怪僻pì 暮mù色 怪癖pǐ wēi微笑 biàn争辩 wēi蔷薇 biàn辫子 huī校徽 bàn 花瓣 biàn分辨 大学三年级我写过一首歌咏北大的诗,参加全校朗诵比赛,题目叫《我生活在波涛翻腾的海洋》。我觉得北大有一股力量,有—种气象,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唯大海才能比拟。三十多年了,这感觉仍然时常被唤起,并洗涤着我身上某些狭隘的、怯懦的感情,使我宽容些,更宽容些;勇敢些,更勇敢些。三—卜四年的岁月,北大已在我身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我的生命也己融入北大的血液。不管今后我是否会离开这里,但那条无形的纽带是不会断的。 ——袁行霈《我心中的北大》 田晓菲 在十三岁获得这次际遇之前,田晓菲对北大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深入探讨 为什么我会对北大产生如此复杂深厚的感情呢? 缘起: 究竟是北大的什么让作者难以忘怀呢? 请默读文章4-12段回答问题。 读 北大的书 感同身受 那么多的图书,太吓人了,我看过的恐怕连其中一隅都不到吧,唉!我觉得我好渺小啊,真不知道自己那“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雄壮誓言是怎么说出口的?那么多的书没有读过,那么多的知识没有涉猎过,我突然明白了那个夏令营小女孩抽泣的原因了,原来那是一种对自己无知的苦恼、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啊!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北 大 的 人 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守门人模样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没说什么,答应了,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守着。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子吃惊地认出了台上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教授就是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 钱穆 “向例他总带着几本有关的书,走到讲桌旁,将书打开,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俯着头,对那满堂的学生一眼也不看,自顾自的用一只手翻书。翻,翻,翻,足翻到一分钟以上,这时全堂的学生都坐定了,聚精会神地等着他,他不翻书了,抬起头来滔滔不绝地开始讲下去。对于一个问题每每反复申论,引经据典,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 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的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踏进燕园,你很容易为这种有历史感因而显得深沉、有现实关怀因而显得生动的“少年气象”所感动。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少年气象”,既属于稚气未脱的本科生,也属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生活在如此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中,你不会因此而摆脱人生的众多困惑,却很可能平添一股肉搏这虚空与烦恼的精气神儿——这正是北大真正诱惑人的地方。 ——陈平原《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缘续: 作者对北大的情感这样深,那为什么还要离开北大? “明天,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 1991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晓菲供职的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是哈佛值得骄傲的一个系。这个系以哈佛的名义乃至美国的名义深深地汲取着古老的东方文化与文明,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文本探究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结构自由,内容纷杂,主旨含蓄,那么你认为贯穿本文的“神”是什么呢?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和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让我们怀着对母校的热爱,自信、执着、坚定地书写自己美好的未来!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 七岁时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