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件-期终复习(文言文《短文两篇》)-成娟-20110611.ppt

七年级语文-课件-期终复习(文言文《短文两篇》)-成娟-2011061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课件-期终复习(文言文《短文两篇》)-成娟-20110611

期终复习——《短文两篇》 成娟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巩固课文内容。 4.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宋史》 黄鹤楼 阎伯理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归纳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巩固文学常识。 4.梳理文章内容。   文学常识检测 《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出处: 。 作者__________ ,唐代人。 1.西南隅 2.遂以名楼 3.耸构巍峨 4.高标巃嵸 5.上倚河汉 6.下临江流 7.重檐翼馆 8.四闼霞敞 9.坐窥井邑 10.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2.遂以名楼。 3.事列《神仙》之传。 4.观其耸构巍峨 5.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黄鹤楼的描写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请概括黄鹤楼的外观特征,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此特征?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3.文章开头引用了神话传说,它的作用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 地理位置 命名的由来 外观特征 所见所感 地位和价值 费祎登仙传说的作用:1.给全文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2.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3.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表现了作者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耸构巍峨 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 高大 雄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于园 张岱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归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1.巩固文学常识。 4.梳理文章内容。   文学常识检测 《于园》这篇文章的出处: 。 作者__________ , (朝代)文学家。 1.瓜洲步五里铺 2.于五所园也 3.非显者刺 4.同知瓜洲 5.主人处处款之 6.园中无他奇 7.奇在磊石 8.缘坡植牡丹 9.以实奇 10.卧房槛外 11.颓然碧窈 12.灌木蒙丛 13.俱以假山显 14.可无憾矣 1.主人处处款之 。 2.以实奇。 3.坐其中。 4.俱以假山显。 以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以空奇 俱以假山显 (因为) (凭借) (的) 主人处处款之 (我们) (顶端) 上倚河汉 之 上 人不得上 (到上面去) 事列《神仙》之传 (助词,不译) 其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观其耸构巍峨 坐其中 (代黄鹤楼) (代水阁) (在)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到) (‥‥‥的人) 非显者刺 于 者 有黄鹤楼者 (助词,不译) 1.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2.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3.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4.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用原文概括其特征,这个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的? 见学案第二、四、五题 阅读《黄鹤楼》和《阅江楼记》,完成问题。 城之西北有狮子山[1] ,自卢龙[2]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3]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4]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宋濂《阅江楼记》) 注释:[1]狮子山:晋时名卢龙山,明初,因其形似狻猊,改名为 狮子山。 [2]卢龙:卢龙山,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北。 [3]锡:赐。    [4]轩露:显露。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 2.下列文言句子中的“以”字,在用法上与例句中的“以”字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