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 长征 苏教版教材 五年级下册 语文第20课 教学过程之解析思路 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长征。 二、理解诗意,体会长征之难。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四、课堂延伸, 升华长征之情感。 五、作业布置 一、创设情境,走近长征。 (一)导入 1、播放《长征》歌曲 师:请你用一个词说说这首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激情豪迈) 是啊,这激昂的音乐这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到了80年前那战火硝烟的岁月,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长征》,长征是中国革命世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请你读出那一份荣耀;长征是中国军事乃至世界军事的一个奇迹,请你读出那一份自豪!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七律诗,(板书:七律长征)请孩子们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二)作者简介 (三)诗体裁 1、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的题目跟往日题目有何不同? 2、什么是七律? (生答)七律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双句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 (四)长征资料 1、那么同学们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或者说你知道长征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长征的一些资料。这就是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首诗写在翻越岷山以后,即将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胜利,当时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满怀喜悦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二、理解诗意,体会长征之难。 (一)初读,把握诗歌节奏 1、想读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马上打开书112页,自由朗读,把诗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生自由读)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 3、你告诉大家你注意了哪些字的发音? 4、把字读正确了,把句子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感悟诗歌的节奏。 5、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6、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初读了课文,想一想,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二、理解诗意,体会长征之难。 (二)再读课文,明诗意 1、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 2、先弄懂每一个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想一想或者猜一猜全句的意思。遇到困难可以查找资料和询问同桌。实在弄不懂的在把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下来!等一会小组交流的时候,注意听别人怎么理解的。 3、师:现在可以交流了吧?我们现在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一)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诗句作用 2 、“只等闲”意义 3、写作手法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二)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写作手法及作用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三)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寒”意义 2、写作手法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三、品悟诗情,体会长征之伟大。 (四)尾联——更喜岷山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