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7课 背影 (共22张PPT)
7 背 影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狼藉” “簌”“颓唐”“蹒跚”等词语。 2.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3.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情境导入 父亲给我们的印象是严肃的,所以我们都喜欢母亲。其实,父亲给我们的爱是无声的、是厚重的、更是伟大的。下面,请大家欣赏歌曲刘和刚的《父亲》。歌曲欣赏完了,就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走进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 作者档案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25年来清华执教,长斯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是《背影》《荷塘月色》。《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写作背景 《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字词清单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 晶莹(yíng) 2. 掌握下列词语。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踌躇:犹豫。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明确:父子浦口送别。 2.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明确: 背 影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3.全文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依次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开头呼应。 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一看到父亲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 因为从父亲的背影里,儿子感悟到父亲对我的爱子之情。 也看到了父亲老年处境的艰难,谋生的艰辛,所以忍不住流下眼泪。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2.背影、眼泪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分析流泪的原因和饱含的感情。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别背影)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现背影) 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1.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第二次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即文章的第六自然段。 2.标出文中的动词,并分析动词在文中作用? 动作艰难:身体肥胖,步履艰难—蹒跚,探,下去,攀,缩,倾…… 爱的感人,爱的忘我。 课文解析拓展延伸 总结:是从“我”的眼光看出来的,把扑泥土的动作衬托得非常生动。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理越觉得踏实满足劳累,灾祸都忘了。 3.理解“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理很轻松似的”的含义。 提示:总算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放心了。 课文解析拓展延伸 4.“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理解:“我”两次流泪是被父亲的爱子深情感动了。流泪后,怕父亲看见,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我对父亲的怜爱之情。 也怕别人看见”: 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 课文解析拓展延伸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B.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C.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D.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真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