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 上课
这里的山石和山脊,多有极像动物形态的。爬到半山腰,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鳌鱼”。我们加快脚步,不一会儿就踏上了这“鳌鱼”的背皮。 句中前一个“鳌鱼”是借喻,后一个“鳌鱼”是借代。 1.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你用你的机枪,用你的两次功劳,用你青春的热 血,用你对人民和革命的无限忠心,在镰刀和斧头 的旗帜下,申述你入党的志愿。 4.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5.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惟恐丢饿乌纱帽. 6.鲁迅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 起来,就要咬你。” 7.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8.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9.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 10.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 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1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下乡学农,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 B.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 c (一)概念及作用: 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它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高尔基:“艺术的目的在于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 东西,使人望而生厌.”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种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折断. 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2.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三)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同志们,你们看,我们力量大如天。 劳动三十天,胜过六十天。 1.下列各句中不是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泰山小啊天山低,顶天立地中国人。 B.我家离学校有十多里,我走了半天才走到学校. C.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D.这个演员演技高超,一出场,眉毛眼睛都会说话. B 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风荡起绿色的波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教师里是如此的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东片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D.“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一)概念: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正对。上下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对偶形式。例如: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对偶的内容分类: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