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泉XQNQ-5标施组设计
六、施工组织设计
1.1 项目概况
1.1.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兴国至泉州铁路宁化至泉州段站前工程XQNQ-5标段起止里程为:DK301+320~DK334+594.09,起于岭兜2号大桥至南屏山隧道进口之间的路基段(DK301+320)
段内含溪尾村(缓开)、小湖、大田等3个车站(其中:小湖、大田为中间站,溪尾村(缓开)为会让站),隧道6座长27.412km,桥梁11座长3.54km(其中:特大桥2座2.2km),桥隧比为92.95%。
1.1.2 招标范围
标段内路基、桥涵、隧道、无砟轨道、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征地及管线、道路桥梁迁改等。
1.1.3 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1.3-1。
表1.-1 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
区间路基 土方 立方米 62757 石方 立方米 10310 AB组料 立方米 5498 站场路基 土方 立方米 1242420 石方 立方米 1200888 AB组料 立方米 100563
路基附属
路基附属 浆砌石 圬工方 34247.3 混凝土 圬工方 2679.4 框架锚杆梁 圬工方 2045 播草籽 平方米 49882 栽植灌木 千株 46.402 金属防护网 平方米 513 复合土工膜 平方米 73417 土工格栅 平方米 118858.5 土工布 平方米 30897 复合防水板 平方米 3006 垫层 立方米 12395 水泥搅拌桩 米 1638 CFG桩 米 19664 线路防护栅栏 单侧公里 9.341 挡土墙混凝土 圬工方 9340.3 桩板挡土墙 圬工方 3225.3 土钉墙 米 4138 锚固桩、锚索桩、桩基承台 圬工方 9199 桥梁工程 特大桥 延长米/座 2203.2/3 大桥 延长米/座 1118.06/5 中桥 延长米/座 226.07/3 小桥 延长米/座 22.1/1 涵洞 横延米 373.67 隧道工程 L>4km 延长米/座 22222/3 2km<L≤4km 延长米/座 5019/2 L≤1km 延长米/座 175/1 轨道工程 无砟道床 铺轨公里 9.79 其它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 货物站台墙 平方米 724 旅客站台墙 平方米 614 货物站台面 平方米 4852 平过道 平方米 50 地道 平方米/座 953.4/1 站台桥 平方米 5188.8 汽车衡基础 处 1 通站段道路 公里 0.55 轨道衡整体道床 米 200 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 汽车运输便道 公里 85.3 填料集中拌合站 处 1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处 8 电力线路 公里 46.36 给水干管路 公里 10 1.1.4 主要技术标准
兴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正线数目:单线(安溪东-玉湖双线);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
限制坡度:6‰,加力坡13‰;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88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客机HXD3D,货机HXD3;
牵引质量:4000t;
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
1.1.5 自然条件
1.1.5.1 地形地貌
线路起于三明宁化,经武夷山山脉(最高海拔2158m),翻越玳瑁山脉(最高海拔1705.7m)、戴云山脉(最高海拔1856m),途经永安盆地,跨越四水即东溪(宁化)、沙溪(永安)、晋江东溪(南安)、洛阳江等江河,终于泉州惠安。线路经过构造剥蚀中低山及滨海平原、台地区两个地貌单元。
(1)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宁化至大田、永春至南安段,线路穿行于低山丘陵地区,地面高程一般140~800m,相对高差一般50~400m,地形相对较平缓,间夹小型盆地。
(2)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大田至永春段,线路穿行于中低山区,地面高程一般400~1000m,相对高差500~800m。
1.1.5.2 工程地质
本区域为华南褶皱系一级大地构造区域。自晚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发展过程。泥盆纪之前,为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纪开始,转向准台地发展阶段;晚三叠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
该段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发展,构造行迹呈现多种形式,相互掺杂其中。根据不同的构造形迹展布方向、性质、规模综合分析,测区内构造体系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与东西向三大构造,其控制测区内侵入岩体的走向及河流的展布方向。构造运动引起的深大断裂在区内形成相互交汇、迁就、切割,包容等复合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