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史怀古类导学单
咏史怀古类导学单 参考答案 2014----4----7 1、《滕王阁诗》练习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 “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 ,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2、《与诸子登岘山》练习 (1)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着巨大的历史内涵,既怀慕为国效力,为人民做事的前贤,又悲悯自身至今认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两相对比,令人伤感。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咏怀古迹》练习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赴,即奔赴,写出了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环佩空归月夜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3“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1)“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 (2)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3)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2、《西塞山怀古》练习 (1)“人世几回伤往事”中感伤的往事是什么? 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这首咏史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反对分裂,主张统一。 (3)诗人写王濬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举体分析。 对比。其弦外之音是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王气也好,铁索也好,岂能挡住国家统一的步伐? (4)该诗最后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 它妙在含有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它们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2分)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2分)。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2分)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借代,反问。 ⑵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