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咨询心理学-3应激
咨询心理学 朱跃华 金华市中心医院 精神心理卫生科 何谓压力? 压力:英文Stress,应激、紧张、紧迫、重压的意思。 压力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的一种状态,是焦虑、挫折等强烈的生理和情绪综合反应。 在心理压力下,人的内心变化是为了应付特殊事件发生的自然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救火时抬起平时抬不起的重物。 超常表现是由于人在应激状态下把身体和心理能量积聚用于应付紧急事件。 应激 一位女士发现丈夫有了外遇; 她是传统的人将离婚看得很严重; 她做了许多努力试图挽救婚姻但无效; 她孤立无援; 她生性内向且情绪脆弱; 她于是失眠、离群索居、少食消瘦; 最后出现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 :正性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 对健康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有:①家庭不幸事件;②工作压力事件;③人际关系事件等。 压力源: 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 躯体不适; 抑郁或焦虑; 遭受挫折; 矛盾和冲突; A型行为; 认知评价 好人与坏人 认知评价 关于认知评价因素在应激各变量中的意义,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被试分成三组同看一部电影,内容是一次极严重的工伤事故。看电影前,告诉第一组,这部电影包括人物、流出的血都是假的;告诉第二组,电影里事情是真的,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主要的目的是进行教育;第三组则不作任何介绍。在看完电影之后,前两组人由于看电影前已获得有关信息,能够适应影片中的恐怖镜头,生理应激反应比较弱;而后一组人则明显不同,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见同样的应激性环境刺激,并不都引起同样的应激反应。实际上只有当个体觉察到或者估计到环境刺激具有威胁性时,应激作用过程才会启动。认知评价因素在应激作用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制约作用。近年作者研究证实认知因素确实在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之间起者重要的作用。 应对方式 (一)应对概念的发展过程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被认为是应激性事件和应激性心身反应的主要中介因素。应对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个体自身的影响,具有缓冲应激的作用(但有时也会相反)。应对概念的发展和演化是心理应激理论发展的必然。目前,有关应对的研究已是心理应激研究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由于方法学上的进步,应对在健康中的作用正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被提高。 应对的概念仍未统一,国内外学者目前的基本观点是:①应对是影响应激后果的重要中间变量;②应对是为了缓冲应激对个体自身的影响,摆脱心身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过程;③应对是意识的,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策略,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某些术语同词不甚同义;④个人的应对方式本身受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很多因素的影响。综合上述,应对可定义为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二)应对方式研究与分类 1.过程应对和特质应对 应对研究途径可分为过程法和特质法。过程法是研究在具体生活事件中,个体采用了哪些应对策略,以及这些应对策略对应激结果(即心身健康)的影响。用过程法形成的量表属于过程测量。目前使用的各种应对量表一般都属于这一类,并且通过各自的因素分析形成多种应对分类。 特质法应对研究所关心的不是过程,而是个性特质,关心的是个体内部存在某些相对稳定的、具有习惯化倾向的应对方式或应对风格。但是这类方法未受到太多的重视。不过,曾有一些研究显示一定的人格特质包括对自身的赞许、对环境的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观念和内部控制力等,在应激事件中起积极作用。作者等证明特质应对的存在,且在病因学中有重要意义,并编制了特质应对问卷。近十年通过各种研究显示,特质应对中的消极应对与癌症、男性十二指肠溃疡、睡眠质量下降、小学生流行性癔病等病症有关。 2.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 问题关注应对是指直接解决应激事件或缓解应激为特征的应对活动。情绪关注应对是指解决自身情绪反应的应对活动,以安定与应激有关的情绪反应,帮助个体恢复情绪平衡。 应付模式 A、激度型应付模式---情绪表达的模式 B、转换和退行型应付模式 C、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型应付模式 D、成熟与不成熟的应付模式 A、激度型应付模式 分为自由表达和自行制止情绪表达两类。 研究表明,激怒的应付模式或风格对血压有直接的影响;当个人受他人的激怒时,那些愤怒向外的人比愤怒向内的人的平均血压要低。愤怒向内者比愤怒向外者患高血压的相对比例是1.64:1。 B、转换和退行型应付模式 转化型应付指个体将某种紧张状态,转换成对个人成长有益、对社会舆论许可的形式。 退行型应付指采用否认、回避、倒退等行为逃离应激情境。 C、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型应付模式 主动认知应付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 JieLink+智能终端操作平台系统调试说明书V1.0.doc
- 2022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新教学实例.docx VIP
- 有机合成第六章.ppt VIP
- 抖音来客本地服务行业实体门店运营培训教程(三)抖音实体门店商家经营思路.pptx
- (正式版)D-L∕T 5862-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ocx VIP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程测评卷》.doc
- 2024年~2022年浙江省国企招聘历年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50套.docx
- 高中物理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读数习题集.doc
- 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及万能句型汇总.docx VIP
- 五个认同爱国主义教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