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值计算-韩琦
课程介绍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 例如: ⑴ 某一地区的地形图,用空中航测方法,空中连续拍照。 ⑵ 为形成三维地形图,建立了一个大型超定线性方程组。 ⑶ 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该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然后再整体平滑。 ⑷ 编程序,形成一个大型程序,上机进行计算。 学习数值计算的益处 计算数学的对象 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方法这门课? 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核心过程,非常重要。 虽然已有大量数值算法的软件包,但需要我们了解算法设计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问题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现成的数值方法软件包不能满足特定需要,如数字图像处理、天气预报、Web搜索。 用计算机求解,需要首先将数学模型转换为数值问题,然后研究求解数值问题的数值算法。 (1)数值问题 (2)数值方法 应用举例 应用举例 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例示 例: 试求函数方程x=cosx在区间 内的一个根。 解 注:【零点定理】 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f(a)与 f(b)异号(即f(a)× f(b)0),那么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函数f(x)的一个零点,即至少有一点ξ(aξb)使f(ξ)=0。 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例示 简单迭代法: 取初值:x0=0.75 迭代得:x1=0.731688868,x2=0.744047084 … … x42=0.739085133,x43=0.739085133 牛顿迭代公式 设r是f(x) = 0的根,选取x0作为r的初始近似值,过点(x0,f(x0))做曲线y = f(x)的切线L,L的方程为y = f(x0)+f(x0)(x-x0),求出L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x1 = x0-f(x0)/f(x0),称x1为r的一次近似值。过点(x1,f(x1))做曲线y = f(x)的切线,并求该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x2 = x1-f(x1)/f(x1),称x2为r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r的近似值序列,其中,x(n+1)=x(n)-f(x(n))/f(x(n))称为r的n+1次近似值,上式称为牛顿迭代公式 牛顿迭代法: 取初值:x0=0.75 迭代得:x1=0.739111138,x2=0.739085133 x3=0.739085133 应用举例 计算方法的任务 数值方法的特点 教材及参考资料 所需知识 科学理论、科学试验和科学计算(计算的方法)是现代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计算机下的科学计算大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是使原来不能实现的海量复杂计算成为现实 科学计算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科学计算,其计算理论是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的应用:天体物理、大气研究、分子生物、集成电路、天气预报、模式识别、网络信息搜索等 计算数学的发展:进行高效率、高精度的并行计算 计算数学的应用与发展 数值问题: 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之间函数关系的 一个确定而无歧义的描述。 即: 输入与输出的都是数值的数学问题 如求解线性方程组 求解二次方程 都是数值问题 求解微分方程 是不是数值问题? 将其变成数值问题,即将其“离散化” “离散化”是将非数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化为数值问题 的主要方法,这也是计算方法的任务之一 数值方法:是指解数值问题的在计算机上可执行的 系列计算公式。 在计算机上可执行的公式是指只含有加减乘除的公式。 现在的计算机中几乎都含有关于开方的标准函数sqrt() 常见的在计算机上不能直接运行的计算有: 开方、极限、超越函数、微分、积分等等。 要在计算机上实行上述运算需将其化为可执行的等价或近似等价运算。 1. 如求根公式 2. 应化为公式 问:今有 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 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 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九章算术》 例: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 线性方程组数值求解 比较:两种方法同样获得9位数字的近似解, 简单迭代法需要迭代43次,牛顿迭代法迭代3次。 例:人口预测 表格中是我国1950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见中国统计年鉴),试预测未来的人口数 插值与曲线拟合 126743 2000 130756 2005 82992 1970 72538 1965 66207 1960 6146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