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的一点个人看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赵长平之战的一点个人看法

秦赵长平之战的一点个人看法 长久以来,纸上谈兵成为我们讽刺别人夸夸其谈的标准用语,而这一词汇的来源却在于秦赵长平之战的赵军主将赵括,由于错误的认识,我们一直认为秦赵长平之战以赵军降卒40万被坑杀而惨败,赵国自此由盛而衰。但历史却并非此,赵国虽败,却犹荣,秦虽胜,实则惨胜。 关于整个长平之战,因为始皇帝焚书坑儒,导致史料记载不详,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为这场重大战役添加了一层迷雾。 一、长平之战的时间范围: 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有2种说法,第一种是3年,即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这个时间段的计算是冯亭降赵开始的一直到赵括全军覆没; 还有一种说法是半年,即公元前260年四月秦赵开战至九月赵括突围失败止,准确时间是5个多月,近似半年。 但我根据史料的记载,个人认为整个战役持续的时间应该是9个月,前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纰漏,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下史料 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 另外还有赵世家记述: 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告冯亭曰:“敝国使者臣胜,敝国君使胜致命,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矣。” 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 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上述史料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么几个问题: 1、秦国攻占野王后,由于冯亭向赵国献上党郡,由此引发秦国不满,但慑于赵国当时相对强大的军力和济济人才,秦军并未敢度过沁河北上攻取韩国的上党地区(在此期间秦国发动了其他攻势,之后我们在交代),而此时的韩上党地区应该算是赵国属地,而秦赵双方并未因此开战。那么第一种说法的开战时间“公元前262年”就不成立了。 2、根据史书记载,秦国在整个战役中属于最先发起攻势,其首要目标为属于韩国上党郡地区,而此时该地区虽没有部署赵军,但冯亭已然降赵,接受赵国封爵,虽然史书记载的是“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但从本质来说,已经属于入侵赵国领土,那么秦赵双方开战的真正日期我想应该是公元前260年初,而非四月。 3、而我之所以认定开展时间是公元前260年初,更是从秦国发动此次战役的目的来说的,一般来说,如果秦国仅仅是以攻占韩国上党郡为目标,那么秦国完全可以在公元前262年即发兵攻城,但为何延迟了2年整? 从史料记载来看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也就是说,秦国在公元前261年发兵缑氏、蔺等地区,以解除韩魏的威胁,那么我想秦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准备从西侧和南侧两面先行攻占韩国上党郡,进而进攻赵国上党地区做准备,也就是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郡(实际上属赵了)其目的在于发动一场进攻赵国的战役,那么这个时间段就不能仅仅从4月开始算起了,虽然赵国此前没有任何准备,但秦国是有备而来,而且从其进军方向来说,也是符合其战略部署,即使赵国没有准备,既然秦国动手了,那么这个时间段非要卡死在秦赵两军交锋吗? 二、长平之战双方兵力考: 首先我们来看赵国的兵力,赵军的组成在长平之战中应该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冯亭带来的韩国上党军,另一部分才是赵国援军。而赵国援军也应该分成2部分,即前期廉颇统帅的部队和后期赵括率领的援军。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冯亭的兵力,冯亭在上党郡的兵力主要是原韩国驻军,作为韩国重要的地区之一(剩下的就是国都附近的本土)上党郡必然有重兵部署,按照韩国当时的国力,约有兵30万人上下,而上党地区驻军应该不会超过10万,加之公元前262年秦韩交战和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击上党的损失,估计冯亭拥有的兵力不会超过5万人。 我们再看下赵国出兵情况,当时的赵国可以算是“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以赵国中等国力的情况,其人口约300-400万上下,极限兵力动员能力可以达到80-90万,而正常情况下,兵力上限约在60万上下。廉颇驰援的时候率兵有说25万左右,我觉得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也就是说汇合了冯亭军的赵军总人数约在30万上下,而随后的空仓岭之战中,赵军屡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