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高线地形图解题
等高线值的判读
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
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
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
例1.图1中a、b、c分别表示代表三条等高线的数值(单位:米),则有( )
A.c>b>a B.c<b<a C.b>a>c D.无法确定
〔点拨〕根据支流穿越等高线汇入干流可知支流流向,从而得出c<b<a。
〔答案〕B
根据示坡线判定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例2.图2中三条等高线的高度分别是300米、400米、500米,则图中a、b、c的数值是:a= 米,b= 米,c= 米。
〔点拨〕示坡线指示降坡方向,高度值a>b>c.
〔答案〕a= 500米,b=400米,c= 300米。
根据等高线注记字头朝向判读
等高线上高程注记字头总是朝上坡方向。
例3.图3中三条等高线相邻两线间的垂直距离均为10米,则等高线a、b的值是:a= 米,b= 米。
〔点拨〕“50”所指方向高程较高,故等高线值a<50<b。
〔答案〕a= 40米,b=60米
根据等高距判读
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
例4.图4中的等高距为20米,根据图示回答(1)~(5)题。
(1)A、B、C的高度分别是:A 米;B 米;C 米。
(2)M、J、N的高度分别是:M 米;J 米;N 米。
(3)KLI的高度分别是:K 米;L 米;I 米。
(4)E、D、G的高度分别是:E 米;D 米;G 米。
(5)F、H、O的高度分别是:F 米;H 米;O 米。
〔点拨〕在判读时应结合示坡线指向和海岸线的海拔高度是0进行判读。
〔答案〕(1)A 20米;B40米;C60米。(2)M80米;J60米;N100米。(3)K40米;L60米;I60米。(4)E60米;D40米;G40米。(5)F60米;H80米;O80米。
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
例5.在图5中,当B地气温为24℃时,A地气温为18℃,则A地等高线的值是 米。
〔点拨〕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m),可知A、B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等高距为1000÷5=200(米),结合海平面可推算出A海拔高度为1400米。
〔答案〕1400米
根据“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判读
此法用于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和等值线的高度。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为凹地形(如小盆地或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为凸地形(如山峰)。
例6、在图6所示等高线地形图中(单位:米),A、B两地的值分别可能是( )
A.350米 550米 B.500米 700米
C.390米 690米 D.450米 550米
〔点拨〕根据“低于低值,高于高值”有200<A<400, 600<B<800
〔答案〕C
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
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甲、乙H甲、H乙,则甲、乙两点间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一个取值范围),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相对高度(⊿H):
公式一:(n-1)
(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①210米 ②180米 ③390米 ④410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米 B.900米 C.950米 D.1000米
(3)关于M、N、P、Q四地之间,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M、Q的相对高度有可能小于P、Q的相对高度
②M、Q的相对高度不可能大于P、Q的相对高度
③M、N的相对高度有可能为0
④M、N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1)中在陡崖处重合的线有3条,用公式一;(2)中注意Q点在300米等高线上,不在适用上述公式,R点海拔高度大于1200米,小于1300米,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讲 循环结构.ppt
- 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课件1.ppt
-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ppt课件.ppt
- 第四讲 夏商西周研究.ppt
- 第四章:近代转型时期的西方文化111.ppt
- 第四节 PPT.4.ppt
- 第四讲对象公共关系.ppt
- 第四讲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ppt
- 第四讲:家庭与消费者购买行为.ppt
- 第四讲--半导体三极管.jsp.ppt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