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进我国微合金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新局面
推进我国微合金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新局面
东涛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
摘 要 本文从钢的微合金化是冶金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的基点出发,列举了微
合金化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取得的重大进步,并试图阐述微合金化技术与中国现
代化钢铁强国目标、西部大开发的关系,提出驱动微合金化技术在我国持续发展
的6个要素。
关键词 微合金化、持续发展、开发应用、新局面
Propelling Chinas Microalloy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o A New Phase
DONG Tao
(CITIC Microalloy Technology Center)
ABSTRACT Based on the view point that steel microalloying is one of the
high-tech in metallurgical field, this article lists major progresses of microalloying
technology in the area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attempts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icroalloy technology, Chinas goal to be a strong modernized
nation in steel, and the West Area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it raises six critical
factors for microalloy technology to obtain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 Microalloying, Continuou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New Phase
钢的微合金化是冶金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
钢的微合金化技术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于世界范
围内近 1/4 个世纪的通力研发,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美国阿拉斯加和
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燃气管线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对管线钢
不断提出高强度,高韧性,高可焊接性及耐蚀性的要求,市场的需求
不仅有效地推动了钢铁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的改造,而且开拓了一个
称之为微合金化钢的新型钢材品种门类。
在中国先后召开的四届国际低合金高强度钢(HSLA-Steel)会议,
在我国的冶金科技工作者中有着深刻的印象,对会议的主题微合金化
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广泛的共识。开发微合金化技术符合中国的国情,
既跟上世界潮流占领冶金科技的前沿,也可以改造和更新国内现行数
以千万吨计的传统低合金钢,影响面极大。它好比一台马力强劲的牵
引车,驱动着钢铁材料生产的列车。国内近 20 年的实践和所取得的
进展表明,微合金化技术与我国富有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相关,与实
现钢铁强国的目标相关,与西部大开发相关,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现
代化进程。
1. 研发和应用已取得重大进步
钢的微合金化是一项新兴的冶金技术,在钢中加入微量的铌(Nb)、
钒(V)、钛(Ti),还有钼(Mo)、硼(B)等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
复合化合物形成元素,在热循环或应变的作用下,通过碳、氮化物的
溶解和析出机制,可以对钢材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产生十分明显
的影响。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受到冶金界的广泛重视,世界范围
内以数百亿美元的科技投入,全方位展开对微合金化元素
(Nb,V,Ti,B..)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和称之为微合金化钢的品种开
发,使这项技术成为本世纪冶金技术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
正如有人作出这样的评价:20 世纪钢铁工业几度兴衰,钢铁材料在
与铝材,塑料,高分子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吞咽障碍护理的ppt课件.pptx VIP
- PROTEUS-V8中文版介绍.ppt VIP
- 精准落实语文要素五策略 .pdf VIP
-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加与减(二)——图书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VIP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查房.ppt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规范、标准整理:TCSUS 17-2021 古道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工程交流群加vx:gqq5616.pdf VIP
- 在2024年全市第四季度“12345”热线不满意工单分析研判会上的主持词.docx VIP
- 云南省重大项目办公室 云南省各地州市2015年重大建设项目.doc VIP
- 评标专家评标流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