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触摸岁月的年轮.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触摸岁月的年轮

前言 我的祖籍是浙江嘉兴。但能够知道我为何随陈姓的不多。我的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嘉兴新塍镇一户陈姓人家,由此引出一段曲折、漫长的情感故事。沿着时间的脉络,我长久以来,总想将父亲讲述给我的,还有我亲身感受的这段情感历程,以纪实的方式写出来。   当今人们去浙江嘉兴,也许所熟知的是名闻遐迩的乌镇和西塘镇,这两个镇落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重镇。而我文中记述的那座小镇,距乌镇和西塘镇,不足几十华里,它曾经是嘉兴的一个大镇,始建于唐代,历经了千年的演变。与我43年前在此小镇暂居4个月时相比,据说变化不大,居住在那里的年轻人大多迁徙到杭州、嘉兴城内,故而现在的这座千年吴越古镇,较之过去,安静了许多,也沧桑了许多。43年来,我不曾再回过这座小镇。   此文追述的除了小镇风貌,更多的为缅怀早已故去的、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的两位老妇人,我以感恩的情怀写完这篇纪实文章,既然用心落笔,也算是释怀了。由于时间跨度近80年,我只是从父辈和自己的记忆中捡拾些许碎片,用文字方式表述出来,得以还自己一个多年来的夙愿。 触摸岁月的年轮 陈嘉辉 引子: 我是幸运的, 在我的平生坦途中,曾经受过这样两位老人的呵护; 我是幸运的, 因为两位老妇人,让我与新塍这座小镇结下不解之缘; 我是幸运的, 这座小镇至今还在,仍然那样质朴,仍然那样沧桑; 我是幸运的, 小镇上的石板路还在,那座位于西南大街的两层宅楼还在。我期待 着重走小镇那条蜿蜒的青石板路。 正文: 美丽的杭嘉湖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丰沛的水系,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河道,象历史老人伸开的臂膀,紧紧环抱着位于平原腹地的一座古朴而宁静的小镇-新塍镇。这座千年吴越古镇,至今让我魂牵梦绕今年54岁的我,阔别它已经整整4年了。我在这个小镇上曾经了4个月这短短的100多个日夜,承载我最浓重最温情永生不灭的。因为这个江南古朴小镇,将我与早已作古的两位至亲至爱的老人,永恒的维系在一起。新塍镇也遭遇了历史性的浩劫!那年的初 夏,日寇大举进袭镇区,东南半镇的千余栋民宅、寺庙和商铺被侵略者焚毁,男女老幼纷纷逃离这座昔日里平和的小镇。 这场劫难后,使得留下来的百姓的心,如同眼前满目疮痍 两位老人离京前与全家的合影 那时的我,年龄尚小,不清楚二老的离开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她们要去的地方离我们有多远,但得知两位老人要走的那一刻起,就似乎明白,在此后的日子里将不再会有太太奶奶每日的陪伴。 在二老启程前的几天里,两位老人变得沉默了,看得出,对我和妹妹的怜爱和放心不下,使得二老百般纠结。 送老人返乡的那天,是个周末。晚饭吃得较早,饭菜似乎较以往丰盛些。像往常一样,太太和奶奶不时将她们碗中的肉夹到我和妹妹的碗里,但那顿饭我怎么也没有品出滋味而只是想哭。 晚饭后,我们全家陪二老乘坐103路无轨电车至北京站,一路上大家都很沉默,分别前心中的压抑和难言的惆怅写在我们每个人脸上。 我们一行顺着人流走进站台,我和妹妹随父母上了车厢,父母为二老摆放好简单的行李、安顿好座位,不时地叮嘱着二老几句,而两位老人并没有坐下,目光始终投向我和妹妹。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她们的眼中已噙满了泪水。 站台响起刺耳的铃声,提醒着人们列车即将启动。我被父亲领向车厢门口,但头始终依恋地侧向两位老人;奶奶疾步奔向我并在怀里急促地掏着什么,就在我快下车的那一刻,奶奶将一把纸币塞进我的一只小手。 在乘车回家的路上,我的这只攥着纸币的手始终没有再松开。 太太奶奶的离开意味着我和妹妹将开始独立的生活。由于父母亲忙于单位的运动,我们兄妹俩象身边很多同龄孩子一样,脖子上挂起钥匙,内衣衣兜里揣着母亲为我们每天分配好份额的饭票,书包边拴着一个毛巾外套包裹着的铝制饭盒,摆动时勺子在饭盒中叮当作响。 那些日子,父母亲时常回家较晚,照顾妹妹的重任只好落在尚年幼的我的身上。那年冬天,似乎很冷,天早早会暗下来,在机关食堂吃过晚饭,回到家边做作业,边焦虑的等待父母的归来。这时的我开始深深的思念远方的两位老人。而隔三断五收到的奶奶的来信中,无一例外地表达着她对我和妹妹的关切。 父亲去干校前全家的合影 1970年5月,父亲即将动身奔赴湖北襄樊的“五七”干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的前途和家庭的命运未仆 ,我们这个家,也将面临祖孙4代三地相隔的局面。鉴于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学校正在“复课闹革命”而难以照顾我们两个孩子,父母最终决定将我和妹妹送到新塍镇的太祖母和祖母身边。在办理了我俩的转学手续后,由父亲带上我们兄妹俩,先绕道嘉兴再赶赴湖北襄樊干校报到,而北京家中将只留下母亲一人独守。 这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和妹妹随父亲是在南下的列车上度过的,平生第一次坐火车加之将要与太太奶奶重逢,我一路兴奋异常。 1970年5月31日启程赴嘉兴当日,和小伙伴摄于礼士路照相馆,前排右一为作者 列车停靠嘉兴车站是在转天的午夜时分,那个时辰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