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陈灵:沟通从心开始.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灵: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从心开始 三个案例 1、“我们只是希望你让我们回教室!” 2、“班主任怎么不管我了?”班长哭了。 3、“如果班主任给我们留一点空间,我们 不会走到这一步!” 为什么要沟通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际交往中70%的问题皆因沟通不畅所致。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过程,还通常伴随有激励或影响行为的意图。一个教师必须通过沟通将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告诉学生,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协调和激励。一切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师生双方借助于交往和沟通而实现的,没有交往和沟通,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 北京师范大学的抽样调查 倾诉对象 高一 高二 高三 父 亲 3.0 2.5 3.9 母 亲 10.0 10.5 12.1 老 师 3.1 2.8 2.8 同 学 朋 友 64.4 63.9 60.7 谁 也 不 找 19.5 20.4 19.5 嘉兴教育局对三所中学的600个学生、150个教师和160个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 67.4%的学生在有心里话的时候,找同学、朋友或网友说;找家长说的有9.3%;找老师说的只有4.5%。9.7%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可说的对象。结果发人深省.有72.4%的中学生在“你觉得老师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的选项中,选了“与学生的沟通” 学生的声音 “平心而论,我们数学老师蛮尽心尽力的,可他的心、他的力用得不得法,使我们感觉到的不是他的关心、他的爱,而是他对我们的不信任.你说我们对他又怎么亲得起来?有时候,埋怨之余替他想想,觉得他挺不值的,蛮可怜.” 苏霍姆林斯基 “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会有一根很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发生共鸣,教师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挑准音调.” 怎样沟通 沟通要素 1、信息源 2、信息 3、信息渠道 :对话、动作、表情、广播、 电视、电影、报刊、电话、电报、信件 4、接收者 5、反馈 :可以减少沟通中的误会,让沟通双方知道思想和情感是否按他们各自的方式来分享。 6、障碍 :情绪、信念和偏见 7、环境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有效沟通的前提 1、我们希望与学生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2、我们相信只要营造了促使人人自我负责的氛围,大多数学生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我们承认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于自己看法的各种观点,而且也会考虑到别人的观点可能有可取之处; 4、我们绝不认为自己在师生冲突之中必须是赢家。” 《全面课堂管理 -------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 具体的沟通技能 1、发送信息的技能 2、接收信息的技能。 接收信息的技能 倾听:倾听是接收信息最重要的方式。 格拉瑟指出:学生们想有人听听他们意见的企图,是95%的校园纪律的根源。学生能在三个层次上满足自己的权力需要:在第一层次上,学生仅仅只是要求他们所尊重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在第二个层次上,有人听从他们的意见并承认他们说的有道理。在第三个层次上,也是最高的层次上,教师能够表明学生的意见是值得采纳的。 普尔迪的调查:好的倾听者的特性 (1)适当地使用目光接触。(2)对讲话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保持注意和警觉。(3)容忍且不打断。(4)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表示回应。(5)用不带威胁的语气来提问。(6)解释、重申和概述讲话者所说的内容。(7)提供建设性(语言和非语言)的反馈。(8)移情(起理解讲话者的作用)。(9)显示出对讲话者外貌的兴趣。(10)展示关心的态度,并愿意听(11)不批评、不判断。(12)敞开心扉。 差的倾听者: (1)打断讲话者(不耐烦)。(2)不保持目光接触(眼睛迷离)。(3)心烦意乱(坐立不安),不注意讲话者(4)对讲话者不感兴趣(不关心,做白日梦)。(5)很少给讲话者反馈或根本没有(语言或非语言)反馈。(6)改变主题。(7)做判断。(8)思想封闭。(9)谈论太多。(10)自己抢先。(11)给不必要的忠告。(12)忙得顾不上听。 询问 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让学生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教师以简明的方式反馈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做出决定,使学生所述内容更明朗化 在学生叙述或回答时,教师可以直接重复学生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