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张衡传》重点、难点解析 冀教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张衡传》重点、难点解析 冀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张衡传》重点、难点解析 冀教版

《张衡传》重点、难点解析 吴 荣 一、分析《张衡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 全文分为三部分: ①(第1段):介绍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开头先按照传记体例,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接着介绍张衡的文学才能、不平凡的求学经历以及渊博的知识。然后介绍张衡的为人:一方面说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一方面说他淡泊宁静,不慕名利富贵,并用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对其“从容淡泊”作具体说明。行文中还介绍了张衡经过十年“精思傅会”,创作出了讽谏当时的“莫不逾侈”不良社会风气的《二京赋》,说明了他的文学成就。 ②(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以说明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第2、3段先概述张衡在科技上的特长和成就。由于他的精神研究和创造性成就,得到汉安帝的赏识、召请和重用。再介绍张衡的为人。由于“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与第1段介绍“从容淡泊”的品德相呼应。 第4段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候风地动仪,突出张衡在科技上才能和贡献。文章从仪器的名称、制造的时间、使用的材料、直径的长短、外形和装饰,一直写道内外的精妙构造、重大作用、使用效果,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还具体介绍了陇西地震验证的经过:由“一垄机发而地不觉动”到“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由“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到“皆服其妙”,写得跌宕多姿,有力地说明了地动仪的神妙。最后以“自此以后,乃令史馆记地动所方从起”点明这次验证的影响和意义。 ③(第5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先介绍张衡政治上的失意,被宦官排挤出朝廷,“出为河间相”。再介绍面对河间的恶劣政治环境,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纪,铲除奸党,使官民上下无不敬畏,称颂河间政治清明。这充分表现张衡政治方面卓越的才能和惊人的魄力。最后交代上书“乞骸骨”不行,在“尚书”位上,与世长辞。 二、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依次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皇帝。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鲜明。从表达方式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文学和政治方面略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其他创造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三、第四段“阳嘉元年,……乃令史官记地动所方起”的参考译文。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拔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一其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四、了解张衡的生平、成就及作者范晔。(供课外参考) 1.张衡(78—139年),我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张衡自幼天资聪明,通五经,贯六艺,博学多能。17岁外出游历,曾到汉朝故都长安附近考察古迹,一年后到洛阳。在洛阳五六年间,常到太学参观学习。23岁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31岁辞职钻研学问。大将军邓骘十分器重他的才学,屡次派人请他出来做官,张衡都婉辞不赴任。34岁被安帝征召至京师做尚书台的郎中,3年后升为尚书侍郎,转年又调做太史令,掌管历法、观测天文气象等。做太史令前后14年未曾升迁。56岁时改任皇帝近臣侍中,后被宦官排挤出朝廷。59岁被调任河间相,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称颂。因改善政治的理想无法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