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现代的结婚照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2、丧葬礼俗 树葬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民国政府《剪辫通令》 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图二:“三寸金莲”绣花鞋 图一:时髦的高跟鞋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服饰 饮食 建筑 社会 风俗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高跟鞋 西餐馆 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居住大院、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 外因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内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 外来文化: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自己的文化衣衫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我的观点 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小结: 1.(20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2.(20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