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诗的特征
1、宋代诗人和作品数量要远远超过唐代时代背景:文与用人的政策,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全面繁荣与高度发展,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儒学复兴为背景与主线,并广泛吸纳包括释道精神的各种思想渊源,对人格与品节的注重,也就构成宋代诗人精神面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造成宋代诗人文化生活的丰富与人文修养的加强,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造成宋代诗人政治社会意识的普遍强化,并由对政治时事与社会现实的关注而生发出大量的诸如政治诗、爱国诗、悯农诗之类作探:。然而,宋代现实状况始终动荡不安,北宋党争文祸的频繁剧烈,又都迫使诗人避祸全身,在背离现实的处境与惶惑迷惘的心境中努力认识自我的地位与价值,更多地反映着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和心灵世界的内省体验。
2、宋诗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时代背景
一,宋代是一个充满了论辩性的理性时代。积贫积弱的国家形势,形成了宋朝议论化的时代氛围。运用议论方式,恰当地表达了宋人心灵中“尚理”的审美内涵。
二,诗歌适应理性化时代的需要,转向议论化的创作道路。
从学术文化思想方面看,北宋兴起的理性主义的论辩思潮,促成了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融会。这对宋诗议论特点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它在反对浮靡骈文,及“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精神,更直接推动了宋诗走向新体制。
三,宋代由于政治集权,社会变革,经济转折,尤其在文化方面,理学发达,易学繁盛,禅风流行,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会贯通,再加上怀疑与创新的开拓精神的发扬,遂发展成一股思辩之风、崇尚义理之习。
四,盛唐的杜甫,中唐的韩愈已直接倡导“以文为诗”,其议论之作直接影响到宋时的欧阳修及苏轼诸人。 “以文为诗”是韩愈在诗歌实践中,把散文的笔法引入到诗歌当中。韩愈则开拓诗歌的境界,其对宋代诗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含义:宋诗中的“议论”,实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宋诗往往以议论融合叙事,或与抒情、写景紧密结合;或以议论作为全篇的精神支柱;或将议论作为情感郁结后的喷发,再借形象的语言为表现手段,使诗作情韵、理趣兼备,并有机交融,化为一体。“理趣”则指诗歌内容方面的哲理和奇趣,表现的是人生哲理和生活理趣。这二者作为宋诗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这不仅符合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而且还是富有独特性的创造和开拓,是对盛唐成就的一种超越。这样说来,其二,宋诗的议论特色,是时代、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反映。
王安石早期的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咏史抒怀之作也多寓政治情感。晚期诗则改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也从早期的直截刻露变为深婉精工。王诗的特点之一是长于议论,像《明妃曲》二首即以议论精警而成为宋诗名篇。然而他的诗风较多地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
李涂《文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诗,最为典型地体现了这样的艺术特征。《唐宋诗醇》曾称苏诗“能驱驾杜韩,卓然自成一家,而雄称百代。”这一特质尤其表现在“以议论为诗”方面。纵观苏轼“以议论为诗”之作:或阐发天机独到的理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针砭时弊、抒发胸臆,如“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或愤世嫉俗、宣泄感慨,如“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或借咏史诗、叙事诗、题画诗发表议论,品评时事,“皆有为而作”“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另外,“议论带情韵以行”是诸多“以议论为诗”之作的成功秘诀之一。
苏诗中如《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黄庭坚诗如《老杜浣花溪图引》、《题竹石牧牛》、《次韵中玉水仙花》诸作,都能在形象鲜明完整的基础上,强化和突显诗意,产生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议论又可以和叙事、抒情、写景交错运用,如苏轼《石苍舒醉墨堂》、《定惠院海棠》、《荔枝叹》诸篇,山谷诗如《寄黄几复》、《戏呈孔毅父》、《书摩崖碑后》诸作,诗中议论都以形象描绘为基础,然后进行开拓伸展,大多形象生动、情理并茂。东坡曾云:“凡造语,贵成就,成就则方能自名一家。”宋诗的“以议论为诗”,其实是诗史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必然结果。
如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反映现实状况。
3、尚理之实
时代背景:
禅宗及理学引起了宋代诗人的人生观和审美情趣的转变。从注重外部事功转向注重内心修养,与此同时,儒学思想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变。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宋代诗人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他们对传统的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使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成为互相排斥的两极。宋代诗人大多走了经科举考试而入仕的人生入仕以后也多能勤于政务,勇于言事。然而他们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比较宁静的心态,他们把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看作人生的最高目标,他们善于向内心去寻求个体生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