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流域汇流
主要内容 13.1 概述 13.2 等流时线法 13.3 经验单位线法的汇流计算 13.4 纳西(Nash)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 13.5 地下径流的汇流计算 (6-68’) 将 写成差分格式: Qg1, Qg2 ~Δt 时段内,时段初和时段末地下水出流 量(m3/s) 式中, ~Δt 时段内平均地下净雨率和 平均地下水 的蒸发率(m3/s) Wg1, Wg2 ~Δt 时段内,时段初和时末地下水库蓄水 量(m3) (6-70) 按上式进行汇流计算,只要知道时段初的地下水径流量Qg1, Ig, Eg, Kg即可推求时段末的地下水径流量,依次类推。但需确定其中的几个变量: 将(6-69)代入(6-68’)得: (6-69) (6-68’) t Q 一般可采用涨洪前的流量表示初始的地下径流量。 a. 初始地下水径流量 Qg1 的确定: Qg1 由于地下水库蓄水量Wg与地下径流Qg的排泄量呈线性关系,可根据地下水退水曲线制成 Wg ~Qg曲线,其斜率即为 Kg。 1 Kg b. 地下水库调蓄系数 Kg 的确定: 地下水退水曲线 Qg t Wg (m3/s) 式中, f c ~ 流域稳定的入渗强度(mm/hr) tc ~Δt内的净雨历时(hr) F ~ 流域面积(km2) 0. 278 ~ 单位转换系数 c. 地下净雨率 Ig 的确定: 式中, E0 ~ 水面蒸发强度(mm/d) Z ~ 地下水的埋深(m) Z0 ~ 潜水蒸发极限埋深(m),约为4米 n ~ 无量纲的系数 d. 地下水蒸发率 E 的确定: End 试算法流程图 已知: 净雨过程h(t)和实测的地面径流过程 Q(t) 求: q(t) 求解思路: 见右框图 ② 试算法: 假设一单位线q(t) 由h(t)和q(t)求Q(t)计算 单位线q(t)为所求 Y 结 束 N 降雨强度: 降雨中心位置在流域中上游形成的洪水,汇流路径长,受流域调蓄作用大,故洪水过程较平缓,则此类洪水推求到的单位线过程平缓,峰低且峰现时间偏后,如同图中? ,反之亦反。 ? ? 单位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降雨中心位置: 降雨强度大,则形成大洪水,一般流速大,汇流快,则单位线尖瘦、峰高且峰现时间早,如同图中? ,反之亦反。 因此,一个流域的单位线不是唯一的,可按降雨强度,暴雨中心的位置等影响因素分别确定,根据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单位线进行汇流计算。 问题的提出:应用单位线求流量过程线的必要条件是:净雨时段与单位线的时段要求统一。 (5) 不同时段单位线的转化 对于不同时段的净雨推求流量过程线,则要求不同时段的单位线,故须对单位线进行不同时段的转换。 常采用称之为S曲线进行转换。 设流域上均匀降雨连续不断(即降雨历时趋于无限),且每个时段都有一个单位净雨,该条件下的相应的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线即为 S 曲线。 S 曲线的概念: ? ? ? ? ? ? Δ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段数 S(t) h=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t ? ? Δ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段数 t ? ? 式中: Qn ~ 第 n 时段末S曲线的纵坐标(m3/s) qj ~ 第 j 个时段末单位线的纵坐标(m3/s) 根据 S 曲线的概念,S 曲线可依据单位线连续推求,故 S 曲线是单位线的累积曲线。 10 10 10 10 10 10 S(t) 10 10 10 10 ? ? ? ? ? ? 解: ① 由Δt =6hr 的单位线,累加求到Δt =6hr 的 S曲线。 应用S曲线来求不同时段的单位线的实例: 【例】已知:时段Δt = 6hr的单位线 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