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_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八_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七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是永久性间期染色体,由于间期染色体不断螺旋化,而且DNA不断地进行复制,细胞并不进行分裂,这样就使唾腺染色体变成了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可以比果蝇其它细胞染色体大几百倍。果蝇唾腺染色体能进行体细胞配对(拟联会),配对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聚集在一起形成染色中心,同源染色体的两条臂紧密配合自由伸展,因此唾腺细胞染色体数不出2n的染色体数,只能观察到从染色中心向空间伸展的染色体臂。与其它细胞染色体相比的另一个特点是,唾腺染色体上有深浅不同,宽窄不一的带纹,这些带纹的位置和数目是恒定的,代表着种的特征和一些基因的位置。由于这些带纹的存在,染色体上发生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五、实验步骤: 三龄幼虫-----解剖------解离(1M HCl)2-3min------水洗3-4次-----染色-----压片观察照相 *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取出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2.了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并根据唾腺染色体上横纹的形态和排列,识别不同的染色体。 3.识别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表现。 二、实验原理 本世纪初,D.Kostoff用压片法首先在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核中发现了特别巨大的染色体---唾液腺染色体。由于它具有许多重要特点而成为细胞遗传学、发生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幼虫期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是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 唾液腺染色体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而不分开,经过许多次的复制形成约1000~4000拷贝的染色体丝,合起来达5mm宽,400mm长,比普通中期相染色体大得多(约100~150倍),所以又称为多线染色体。 唾液腺染色体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为遗传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如染色体结构、化学组成、基因差别表达等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材料。 果蝇种间或种内不同品系与近缘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常表现为唾液腺染色体不联会,形成泡(puff)、缢痕(constrictions)、间带区(interband)的伸缩性以及顶体(telomere)的形态等多方面的变异,特别重要的是可观察是否产生了倒位、染色体的断裂、融合或重排,据此研究其基因序列的差异。因此,无论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基因与突变性状之间的关系,还是从进化遗传学方面研究染色体的系统发育,探讨近缘种间的遗传差异和生殖隔离机制等,唾液腺染色体的分析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已广泛用于种内系统发育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中。 普通果蝇(2n=2x=8)唾腺染色体的特点表现在:各染色体着丝点附近异染色质区相互结合形成染色很深的染色中心,第Ⅱ、Ⅲ对染色体呈V形(中着丝粒),各有两臂,X染色体呈棒状,第Ⅳ对染色体呈粒状,观察时可见五条臂由染色中心向外蜿蜒伸展。 三、实验材料 果蝇三龄幼虫活体。 四、实验器具、药品试剂 显微镜,生化培养箱;果蝇培养瓶,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0.7%氯化钠(NaCl),1mol/L HCl;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果蝇培养基等。 三龄幼虫 黑腹果蝇卵长0.5毫米,被绒毛膜,有一对触丝(filament)。 三龄幼虫解剖图解 1.培养果蝇三龄幼虫 将果蝇放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15℃~18℃下饲养,幼虫要生长肥大,才能获得较大的唾腺。 一龄幼虫 三龄幼虫 二龄幼虫 培养要求: ①饲料松软,含水量较高,营养丰富,发酵良好(建议配方:玉米粉10g,红糖13g,琼脂1g,酵母粉2g,丙酸3~4滴,加蒸馏水100~120ml)。 ②追加酵母液。在一龄幼虫出现后,将成虫移入另一培养瓶中,在饲料表面滴加低浓度的酵母液(2%~4.5%),每天滴加1~2滴;2龄~3龄幼虫时期适当增加酵母液的浓度(约10%左右);滴加的量以覆盖在饲料表面薄薄的一层为宜。 ③控制幼虫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半磅牛奶瓶中10对成虫交配后在12h左右必须将成虫转移,一般要求每cm2培养基表面20~40只幼虫左右。 ④低温培养:稍低的温度有利于幼虫的充分生长发育,一般15℃~18℃较为合适。 2.取唾腺 挑选生长肥大的三龄幼虫放入表面皿中,用0.7%的生理盐水尽量洗去幼虫体表所沾附的培养基,然后将幼虫置载玻片上,滴1-2滴0.7%生理盐水,找到具有口器的头部(有一小黑点),用一手解剖针刺入(或压住)头部,将虫固定,另一手用摄子夹紧幼虫下半部(尾端1/3处),轻轻向两端拉开,唾腺随头部拉出。唾腺是一对透明的棒状腺体,外有白色的脂肪组织(不透明)。去除幼虫其它组织部分,并把唾腺周围的白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