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一、课程目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外国(欧美)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名家名作、思潮流派有一个清晰和基本掌握。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外国文学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广博,但课时极其有限,考虑到我国外国文学教研现状,重点仍放在欧美文学,对亚非文学只作简略的知识性介绍。教学内容涉及中国之外的欧美各国文学发展史,通过重要作品分析加深对文学流派、思潮的理解。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时间为经,以思潮或重点作家及“经典”作品为“纬”,在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发展概貌的基础上,分析评述各文学主潮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或某一时代精品),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授课时兼顾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在方法上,穿插不同观点的争鸣、补充背景内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安排研究课题并分组展示,课余时间进行影视观摩。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陈建华主编:《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 《德国文学史》 余匡复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基督教哲学》 尹大贻 四川人民出版社 《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 朱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艺术哲学》丹纳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论》(德) 恩斯特·卡西尔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占40%,采用课堂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世界文学发展整体脉络及特性 第二节 二希传统 第二章 古代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腊文学 第三节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第三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但丁《神曲》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意大利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 第三节 英国文学 第四节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评析 第五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典主义文学 第三节 莫里哀及其作品评析 第六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德国文学 第三节 歌德及其作品评述 第七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英国文学 第三节 俄国文学 第四节 法国文学,雨果及作品评析 第八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英国文学,狄更斯及作品评析 第三节 俄国文学 第四节 法国文学,巴尔扎克及作品评析 第五节 女性作家及作品评析 第九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美国文学 第三节 法国文学,萨特及作品评析 七、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时 3 6 6 5 5 6 8 12 章次 九 学时 3 课程名称: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iklore) 一、教学目的、任务:熟悉民俗学科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民俗为内涵的民间传承性生活文化在中国国民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基本掌握识别民俗的标准,民俗学的知识构架和中国民俗的一般事项和特色。能够由此而进一步了解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国民性特征和文化特色。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操和运用优秀民俗传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民俗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众传承性生活模式文化的国际性人文学科。由于各国研究者的动机和目的并不一致,以及各国资料和文化样式的强烈影响,各国民俗学走向不仅相同。本课程是在汲取日本等国现代民俗学“济世之学”的学科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和民俗学的发展实际,及讲授者2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田野作业基础上设定的。本课程从研究的对象民俗出发,用深入浅出的理论思辩和日常可见的事例,中外民俗的鲜明对照,进行生动活泼的形象缕析,常使人在开怀大笑之间,领略民俗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结构,独特的性能和传播方式,中国民俗的缘起、特点和分类,以及民俗对人生,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国民性特征,国人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绵绵流长的生存智慧。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田野作业相结合。口头传授与媒体展示相结合,对于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充分应用多媒体、录音、录象、影视、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展示与教学。讲解注意启发式和语言的生动活泼,教学互动。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