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视角教育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制度视角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的制度视角 康 永 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 yongjiuk@ 教育制度的结构功能研究 “旧”制度教育学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与教育研究 新制度教育学的认识论视野 一、教育制度的结构功能研究 结构功能主义的制度研究(马林诺夫斯基) 人事:什么人和多少人参与了制度 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公开宣称的目标是什么 规范:什么是规定和组织行动的主要规范 物质设施:在目标的追求中,用来组织和调节行动的工具是什么 活动:是怎样分配任务和活动的,什么人做什么工作 功能:某种制度活动方式满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育制度研究 关注教育系统而不是教育制度 制度:体现着一定共同价值与共同规范并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将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组织 教育制度:教育的机关及功能,依据法规并以社会传统或教育观为基础而成立或发展的教育组织 强调教育制度的外生性/派生性 强调教育在社会体系中的社会化与选择功能 强调教育自身结构的协调/协同性 帕森斯的AGIL模式 对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制度研究的评价 盛行的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而且是一种价值论上的整体主义 制度本身被看成是预成的,而且是先天和谐的,忽视对教育制度本身的细致考察 在教育学中造成了一种排斥教育制度的研究倾向,只在技术、要素与管理层面思考教育问题 二、旧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 制度本身具有教育意义 透过传统教育学的研究所阐明的都只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即逻辑世界和理性世界;而制度教育学则主要探讨由于没有露出水面因而当时还看不见的那一部分对教育过程的作用 向不说话的制度挑战 “制度教育学是从深入社会内部和微观社会这一原则立场出发的(傅立叶主义者的旧梦)。为了阐明在政治上发挥‘无意识’作用的、不说话的制度,为了恢复被剥夺的、还没有表现出来的、尚处在暗中的说话能力(卢卡奇效应和韦伯效应),就需要向不说话的制度挑战,把它打乱。” 推行平民主义、浪漫主义的激进自治 不是要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既定的”(从外部强加的)制度,而是要恢复集体建立制度的能力,使制度经常处于“建立之中” 制度教育学:进化的类型学 前奏:制度心理疗法(1945-1956或1958) 生存条件对病理表现的发生发挥功能,社会结构亦然 疗法本身与实施疗法的治疗机构的组织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微观制度教育学的兴盛(1956或1958-1968) 受制度心理疗法影响的派别:以改组班级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为中心 受社会心理学和杜威民主主义方法论影响的派别:强调合作教学,要求对科层组织进行干预 受批判社会学影响的判别:社会课程论、抵制理论和批判教育学 向宏观制度教育学进发(1968-1979) 关注宏观教育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范围:再生产理论、非学校化理论 制度教育学之“旧” 揭露/批判和干预/设计 只要我们揭穿了教育制度那被忽视或刻意掩盖起来的阴暗面或“丑恶”嘴脸,并理性、审慎地进行制度的设计,就可以实现教育制度的革新? 强价值介入立场 作为预设价值的“自由”“平等”或“公正” 作为批判或清除的对象的教育制度的利益背景 激进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平民主义立场 救世意识 全能型/转化型知识分子:新时代的救世主形象 三、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需要解释的组织现象(周雪光,2003) 问题一: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各种组织越来越相似? 问题二:为什么组织或企业花费很大的资源去做一些和它的效率生产没有关系的活动呢? 问题三:组织经常花很大力气制定了一个制度,但是制定完以后就束之高阁,为什么组织的很多结构对它的实际运行没有发生作用?为什么组织制度和组织的实际运行会有如此分离的现象呢? 对教育组织的基本见解 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的分离(decoupling) 技术环境:由环境中的人员、物质、能量、知识和信息等要素资源构成,与教育教学的效率(efficiency)有关 制度环境: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为人们广为接受(take-for-granted)的社会事实,与教育组织的合法性(legitimacy)有关 作为合法化过程的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 超过了组织的具体任务或者技术需要的价值判断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 或:组织不断地接收和采纳外界公认、赞许的形式、做法或“社会事实”的过程 或:不断采纳制度环境强加于组织之上的形式和做法的过程 红而不专:作为制度化组织(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的学校 学校是处于社会环境、历史影响之中的有机体,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自然产物(神话与仪式),而非理性设计的效率装置 教育科层制不是为了教学和管理的目的,而是出于社会控制、分层的考虑和合法性及相关利益追求的需要 教育组织的同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