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句式(授课件)_51344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在动词前用“受”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1)有罪受贰。(《左传·哀公六年》) 这种句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 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 注意两点: 1 被动句翻译中一定要有一个”被” 2 ……谓语+于 见+谓语+于 受+谓语+于 为+谓语+于(胥之父兄为戮于楚) 该形式除了是被动句,还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 而君幸于赵王 而您又被赵王宠幸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份,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2.蒙后省 (1)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人。”(《鸿门宴》) (2)(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肴之战》) 3.对话省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省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省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 又请杨子之坚追之。(《列子·歧路亡羊》) 3.共知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1)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四)省略兼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