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保护政策研究_35618.ppt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保护政策研究_35618.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保护政策研究_35618

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保护政策研究 主要内容 一、流浪儿童的界定 二、流浪儿童问题的实质 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 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务 一、何谓“流浪儿童” 1.何谓“儿童”? 2.何谓“流浪”? 1.儿童的年龄界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0~18岁 中国大百科全书 0~14岁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 6~14岁 2.何谓“流浪” (1)安怀世对流浪儿童的分类 与家人分离后独立生活的儿童 与家人分离后与群体生活的儿童 (以上两类可能受人操纵和剥削,可能都在街头工作) 与家人同住,但在街头谋生 与家人同住,但在街头游荡 (以上两类儿童可能都未上学) 2.何谓“流浪” (2)我国官方原先的定义 18岁以下的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3)我国官方最新的定义 流浪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脱离监护人有效监护,在街头依靠乞讨、捡拾等方式维持生活的未成年人。 3)我们的界定 流浪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脱离监护人有效监护,或者虽未脱离监护人监护,但在街头依靠乞讨、捡拾等方式维持生活的未成年人。 二、流浪儿童问题的实质 1.流浪儿童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家庭问题? 社会稳定问题? 还是教育问题? 二、流浪儿童问题的实质 2.社会排斥的概念 如果一个人在地理上居住于某个社会,但他(她)并没有参与到这个社会公民的正常活动中去,那么,这个人就是被社会排斥者。 (Burchardt et al,1999 ) 社会排斥作为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某些人们或地区遇到诸如失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罪案高发环境、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时所发生的现象。(social exclusion unit) 为什么要重视社会排斥问题? 二、流浪儿童问题的实质 3.流浪儿童遭遇全面的社会排斥 (1)家庭排斥 (2)教育排斥 (3)社区排斥 (4)住房排斥 (5)就业排斥 家庭排斥 家庭排斥子女 家庭暴力 大男子主义 婚外情 对女孩的嫌弃 家庭贫困 再婚家庭 强迫子女外出打工 子女排斥家庭 逆反心理 外界的诱惑 教育排斥 对绩差生的冷落 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校园暴力 社区排斥 传统文化的影响 社会偏见 政策导向 住房排斥 永远的陌生人 安全问题 就业排斥 禁用童工 缺乏工作经验 缺乏就业的信急和渠道 户籍限制 社会偏见 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政策建议 1.现行相关政策 2.改革建议 现行相关政策 宪法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婚姻法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婚姻法 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婚姻法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婚姻法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收养法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不受此项的限制)。 收养法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