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讲:道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道 中国五大宗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道家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相当密切。 道家与道教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术派别,与儒家、法家等齐名。 道教是汉代形成的一种宗教。 ②道家宣扬清净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坐忘、虚心,追求内心的安宁;道教发挥这种离俗、超脱的精神,形成出世的心性炼养理论(形式化)。 ③《老子》书中“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论,《庄子》书中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餐露,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仙家言,更是道教可以吸纳的思想资料。 一、道教来源 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其形成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古代民间巫术 巫是神与人的中介者,能降神、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星,是古代不可缺少的职业。道教的道术与医术,关系密切。 春秋战国时期荆楚重巫。《国语·楚语》 《楚辞》有许多巫觋降神的描述。 (2)原始宗教、神仙传说和成仙方术 原始时期盛行的自然崇拜和后来形成的鬼神崇拜,成为道教滋生的基础。 神仙传说多出自战国时代的楚文化与燕齐文化。 《楚辞》、《庄子》、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等。 方士们迎合上层贵族永享富贵的奢望,编造各种神仙故事和成仙方术,以骗取利禄。 (3)荆、楚文化的道家哲学 主要是《老子》、《庄子》,其次是《列子》和《文子》等书。道家学派的学术著作从东汉后期起逐渐被神学化,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民间巫术与神仙方术开始依托于《老子》。 唐代尊称《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老、庄、列、文皆为道教尊神。 二、道教简史 四个时期: 道教的开创——东汉 道教成熟期——魏晋、南北朝 道教兴盛和发展期——隋唐到明代中叶 道教的衰落期——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代 1、东汉——道教的开创 道教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宗教,是在东汉时期,有两个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1)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东汉顺帝年间,张陵在西蜀鹤鸣山创立,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创立了道派。因为入道需要交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 (2)太平道 此派是巨鹿人张角在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创立。太平道基本思想是以黄老道和《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的学说为中心,主要信仰咒术和内省治病。太平道在中原地区影响很大。 这两个早期道教的派别,有一些共同之处: 都主要在下层民众中间流行; 都受到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部分反映群众愿望和要求的思想影响; 与农民起义关系密切,为农民起义所利用。 2、魏晋、南北朝——道教的成熟 (1)魏晋时期,太平道被镇压;天师道转化为上层天师道、民间天师道。 (2)东晋时期,道教开始了较大的发展 这时期不但建立起了较为固定的宗教组织,更为重要的是产生了完备的系统的道教理论著作,即葛洪的《抱朴子》。 《抱朴子》是晋代神仙道教的代表著作,是在魏晋之民间道教被官方抑制之后,上层门阀士族崇信神仙道教的理论和方术集大成的专著。 《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属道教,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祛灾;外篇属儒学,讲人间得失,世事评判。 葛洪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把儒家纲常名教和道教的神仙方术相结合,把儒学纳入到道教教义之中。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为上层化的官方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从道教的发展来说,为道教创立了丹鼎一系。 (3)南北朝时期:北天师道、南天师道。 北天师道:北魏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五斗米道而创立。 南天师道:南朝刘宋时,庐山道士陆修静改革五斗米道而创立的。 “总括三洞”,汇归一流 3、隋唐到明代中叶 ——道教的兴盛和发展 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提倡对道书的研究,有一系列相关措施: ①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在太学中设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并亲自为多种道书作注。 ②设立道举制度,规定贡举人皆须兼通道经,并把《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定为“真经”,作为“明经”科的内容之一。 ③规定士庶须家藏《道德经》一本;又置崇玄学和玄学博士,并配置生员,定期宣讲道书,令群官百僚观礼。 ④派人搜集整理道书,加以誊写或刊印,颁布天下,等等。 (2)宋元到明代中叶时期 宋元时期道教正式分为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宗派。 正一派:南方,由多个宗派组成,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授为正一教主,属于外丹派。 全真派:北方,王重阳为祖师,注重修炼、养心性,属于内丹派。 4、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代 ——道教的衰落 由于道教宣扬的长生不死和肉体飞升成仙理论,在实践中并不能应验,而且使人服药致病、致死,从而使道教的流传大受限制,道教渐渐失去人心;加之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新的社会意识产生,人生世俗化观念泛起,对道教形成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