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兰芳》-淡极始知花更艳
《梅兰芳》:淡极始知花更艳 [摘 要] 电影《梅兰芳》将梅兰芳大师定位为“纸枷锁”下孤独的凡人,通过截取斗戏死别、弃情生离、爱国秉义等三个主要人生片段,展现了梅兰芳先生淡定大气的一生。影片沉稳淡定的底色里隐藏了人生的飞扬与悲悯、繁华与孤独、平凡与卓越、容忍与安详,充满了戏剧张力。从编剧创作、演员表演等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导演陈凯歌对东方化精神表达的回归也使影片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展示了其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关键词] 《梅兰芳》;编剧艺术;演员表演;导演回归
一
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总是能体现出对窘迫困境中的人性的同情与宽容,从而上升为对人类生存的孤独、宿命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正是这份慈悲哀悯,她的笔下多为茫茫人海中的芸芸众生,是凡人,人性中却有不凡性。电影《梅兰芳》亦是如此。
在人物形象设定上,编导将这位大师定位为“纸枷锁”下孤单的凡人。影片中梅兰芳的性格平淡质朴,台词也不多,仿佛戏份都要被配角抢走了,例如梅兰芳身边的邱如白,这个形象在性格上是张扬极端的,甚至接近《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也许正是邱如白的痴迷性格,更反衬出了梅兰芳正常理智戏我两分的人格魅力。影片中的大师是压抑的,甚至是在温和地反抗着的。梅党、观众、亲人……有关怀自然会有要求、有压力。于是梅兰芳内心难以言说的恐惧被搬上了银幕,一直贯穿影片中的“纸枷锁”便象征了这种惶恐与孤独,薄薄一层却注定了永远不可撕开的宿命。与爱情擦肩而过时的无奈落泪,赴美国演出前的迟疑延宕,携家小离开北京时的悲伤落寞……剧情自始至终都在努力提醒我们,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只是凡人。这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的心理距离,情感上也便于由仰视瞻望转换成为交流共鸣。于是人与人之间不再是隔膜的个体,我们可以和梅兰芳一起共同感受人生永恒的孤独与哀伤。
然而单纯凡人的故事是没有人看的,于是编剧的力量便显示了出来。编导截取了斗戏死别、弃情生离、爱国秉义等三个人生片段,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使这部长达两小时二十分钟的传记电影充满了戏剧性张力。
编导将梅兰芳斗戏的对手设置为个人魅力甚至在少年梅兰芳之上的十三燕,他威严端正,却又慈爱宽容;他对京剧有着骨子里的骄傲,对后起之秀却怀有提携之心;他坚守传统,同时却也开明豁达。他告诫年少的梅兰芳,虽是下九流的戏子,但心里要看得戏比天大。他象征了传统京剧艺人的精神面貌与傲骨自尊。而这样一位老人最终难逃命运或是性格上的悲剧,激烈的戏剧冲突最后以十三燕死别告终,这充分激发出了观众内心的哀伤与庄严。这个时候,我们产生了与十三燕、梅兰芳相通的情感,紧张心理的释放带来了精神感受上的隐痛与升华,也奠定了影片宿命般隐忍的基调。邱如白对梅兰芳轻语:“不是你打败了十三燕,是时代,你的时代到了。”这出戏虽出于杜撰,但在京剧剧坛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变更中,十三燕是无数京剧大师的化身,在死别时,倔强的他至少是欣慰的,艺术就是这样一代代青出于蓝精益求精地流传下去。
编剧将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爱情进行了修改,将人物推到了两难选择境地。孟小冬的出现为这部传记电影增添了真实感,梅先生这段闭口不提的感情经历的重出水面是对历史关口的还原。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①孟小冬如是说。而编剧将这段爱情处理得隐忍含蓄、荡气回肠,一方面借孟小冬的出现点明了梅兰芳内心深处的恐惧,使梅兰芳形象更加鲜活丰满。她之所以能成为他的红颜知己,是因为懂得他的孤单与恐惧,一句“畹华,别怕”抚慰了太多情非得以的痛苦和压力。另一方面,这段爱情将梅兰芳的精神世界推到了一种两难的选择境地。现实生活中艺术和爱情不见得有什么不可兼容,而影片一定要让艺术和爱情变成二选一的难题,“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然而无论怎样挣扎,梅兰芳都是无从选择的,因为“他是属于座儿的”。正如两人分手之际,一场奢望已久的电影最终却还是要因为救场如救火所搁置。而我们也正是在梅兰芳痛苦的抉择与隐忍中更加懂得他的孤单与无奈。
蓄须明志爱国秉义是梅兰芳为人所周知的事迹与气节,是艺术家品行的亮点,却也正因众所周知,如何搬上银幕便更考验编导的苦心。与有评论家所说的“主旋律”无关,这是梅先生的真人真事,除了日本侵略军强令梅兰芳演戏,梅兰芳站起来,斩钉截铁回答“不演”时的爱国志气,更打动人心的是在冯六爷问他是不是真的不想演了时梅兰芳那木讷而哀愁的“想演”,是在日军侵略背景下邱如白的无心之失逼得梅兰芳遭人误解时的借酒消愁……宠辱不惊,淡若君子,却是肉身凡胎。无关圣坛与神圣,这是凡人的伤悲与崇高。
二
众多优秀演员的表演是电影《梅兰芳》成功的保障。
影片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