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化改造之路
中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化改造之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分析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45%,进入了从城市化数量提高到城市化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从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形成了资源型城市118座,占中国城市总量665座的18%,其中典型的资源型城市60座。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环境转型。其中经济转型作为原始动力也最为复杂,涉及到产业结构转型、运行机制转型、政府管理转型等多个方面。
唐山地处环渤海核心地区,距离北京140公里,距离天津120公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从1878年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开平矿务局的建立,唐山陆续诞生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五个第一”,从第一口现代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到第一件卫生陶瓷。
唐山也是一座历经灾难的城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为惨烈的自然灾难,使24万人失去了生命,整个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在地震后的30多年来,唐山历经10年灾后重建,10年发展,100万人的工业城市重新建设起来,完成了城市的第一次“凤凰涅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唐山城市功能定位从工业城市向环渤海区域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的转变,唐山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我们称之为第二次“凤凰涅槃”。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唐山市政府经过长期基础研究,制定了在城市建设中的三大策略,即新城策略、城市改造策略和生态治理策略。
2.新城建设中的生态城市建设
唐山城市总体规划提出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00万人以上,城市发展必须与产业布局的调整相适应,建设一系列新城,重点是建设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生态城与国家级曹妃甸工业区相配套,规划人口80万人。作为在沿海滩涂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曹妃甸生态城从规划之初就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首先是海岸防护系统的建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渤海海平面的逐年升高,如何在北方滨海地区不占一分耕地的前提下建设城市,首先需要解决就是风暴潮以及海水侵蚀问题;其次是在淡水缺乏的地区进行城市建设,进行重盐碱土壤改造,实现淡水和盐水的分离,保证环境建设。
面对这一系列的国际性规划建设难题,从2007年到2009年的2年里,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历经了前期研究、国际合作研究和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唐山汇集了当今世界最为优秀的设计力量,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生态城市设计理念。曹妃甸生态城的规划希望对21世纪中国沿海生态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示范节能减排、示范循环经济、示范知识型创新城市、示范节水节地集约发展、基于生态指标体系的整体规划等5个方面。
从2008年7月至今,基于与瑞典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全面合作,唐山市政府委托北欧最大的设计咨询公司瑞典的sweco公司和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设计团队,完成了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概念规划整合和最终的起步区法定规划的工作。这一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做了大胆探索,特别是是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城市布局、城市绿色交通、城市能源系统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突破了国内现行的许多设计规范。
曹妃甸生态城的生态指标体系是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核,它包括7个子系统,30个具体方面,141项指标,为市政管理者、工程规划人员、开发商都提供了完整的指标。特别是为规划管理者面对建设生态城市的挑战提供了相应的指标支持。
指标强调建设紧凑、混合、方便、安全的新型城市环境
指标强调开放、灵活的街坊系统构成的高品质、高可达性街区
指标通过综合措施达到100% 绿色建筑和95% 的可再生能源
指标强调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优先的安全便捷城市,小汽车占通勤出行量小于10%
指标强调在资源管理方面使城市垃圾作为资源充分回收利用,按照欧盟标准安全环保地进行处理,同时使废水、雨水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曹妃甸生态城的城市结构首先是基于 TOD交通引导土地利用的思想,设计了环形的城市主干BRT交通走廊,在交通走廊的主要节点设置城市各级中心,同时引入了220*220小街坊城市网络,结合城市水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滨海城市形态。
曹妃甸生态城的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提出了步行城市和基于公共交通的城市理念,小汽车交通出行量仅占10%。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同时规划在道路系统的设计中,也打破了传统的基于小汽车交通的400*400米的大城市格网和800米-1200米的均匀主次干道网模式,而是大量采用小街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