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pdfVIP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pdf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l期 ofWuhan HUANGZHONG(JournalConservatoryofMusic,China) 范哲明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 摘 要:拉赫玛尼诺夫的三部交响曲应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包括俄罗斯学派在内的西方晚期浪 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作为柴可夫斯基的继承人,拉赫玛尼诺夫始终在创作 中体现着他对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观念甚至是风格上的认同,并将之发扬光大,而他的这种征象在交响 曲创作中表露得最为明显。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为实例,从分析、归纳这部作品的配器风格 入手,来揭示他的创作中这样一种看似拘谨、刻板,实则深沉、热情的本质,以及精湛的技法中透出的音 乐思维特征。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配器风格;基本色调;穿插色调;音色对比 中图分类号:J614.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什么?谁能定义它?音乐是静夜中皎洁的月光,是夏日里沙沙的叶语,是黄昏时遥远的钟声! 音乐出自心灵,只与心灵交流;它是爱!音乐的姐妹是诗歌,而它的母亲是忧伤。”——谢尔盖·拉赫玛尼诺 夫《致瓦尔特·E·昆斯的信》(1932年) 在当今并不是很景气的世界交响音乐演出及唱片发行市场上,能够长时间频繁出现在各大交响乐团演 出季节目单上的,并始终占据着唱片零售排行榜顶部的作曲家及其代表性作品,才可以称作是“经典”(Clas— sical)之人之作。如果稍加留意的话,我们会看到在这些“经典”的名家名品中,从来不会缺少拉赫玛尼诺夫的 名字,以及他为数不能算是多的,但却百听不厌的交响乐作品,特别是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 曲》、第二、三交响曲、交响诗《死岛》、《交响舞曲》等。 已有的文字介绍常会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拉赫玛尼诺夫似乎对他的时代,他的祖国,以及他周围的 人群有些若即若离,甚至是恍恍惚惚心不在焉。但是他的音乐却使人们真实地感受到这位天才音乐家丰富 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纠集,并从中了解到那一时期俄罗斯文化精英对于社会变革的普遍心理反应。 在20世纪作曲家中,拉赫玛尼诺夫与他同时代的其他欧洲“列强”人物完全不同,他始终坚持以他的方 式来表述他对音乐的认识。尽管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作曲家,是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继承 者”[1],但有关他的音乐创作的研究相对于那些针对20世纪中运用新的技法体系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们之作 品的解析,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创作中标新立异的先锋派作品的探讨来说,则少之又少。以拉赫玛尼诺夫及其 音乐为题的中文论文,大都集结在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及音乐史学研究领域内。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虽说是非常深挚并富有激情,但却十分保守。这与他一直将柴可夫斯基与里 姆斯基一科萨科夫视为坐标,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对他们的认同与敬重有关。 柴可夫斯基可说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引路人,与这位前辈的相识使年青的拉赫玛尼诺夫将兴趣从钢琴演 奏转向了作曲,并不惜与自己的恩师尼古莱·兹维列夫(Nicalai 听到13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将自己上演不久的《曼弗雷德》交响曲改编成为钢琴四手联弹演奏时,便认定这个 天才少年日后必成大器。对柴可夫斯基的崇拜不只是使拉赫玛尼诺夫立志成为一名作曲家,而且影响到他 整个的音乐人生。将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交响乐作品与柴可夫斯基的同类作品加以粗略的比较,我们便可 作者简介:范哲明(1954~),男,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教授(沈阳110818)。 收稿日期:2011一09—25 范哲明: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23 以发现两者之间在本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作品的调性:柴可夫斯基6部交响曲的主调性,除第三交 响曲为D大调外。其余都是小调;而拉赫玛尼诺夫的3部交响曲与4部钢琴协奏曲的主调性全部是小调。此 外,两个人作品中经常显现出的忧郁气质,以及所谓“莫斯科学派”的欧洲主义音乐风格,如出一辙。也正因 为如此,拉赫玛尼诺夫一直被音乐评论家们认为是柴可夫斯基当然的继承人。 拉赫玛尼诺夫对于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敬佩更多出自于对其精湛的管弦乐写作技巧的由衷叹服。他 曾写道,“在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总谱中,音乐所表达的景象毋庸置疑。当表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