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赏析1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歌剧赏析16

中国歌剧的萌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社会变迁和群众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借鉴西方歌剧的经验,才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音乐家黎锦晖创作演出了一种儿童歌舞剧,这就是中国歌剧的萌芽。到三、四十年代,那时为了宣传抗战,中国的艺术家们创造了许多载歌载舞的音乐戏剧演出,例如秧歌剧的盛行。一直到1945年大型歌剧《白毛女》问世,才开始被称为中国歌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艺术精神造就了新中国整整两代艺术家,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被称之为“民族新歌剧”的音乐戏剧模式。对当代歌剧创作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民族新歌剧” 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尝式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十余部儿童年歌舞剧及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1934年,田汉词)为其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其进一步发展,而大型歌剧《白毛女》(1945)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成型。其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姐》、《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伤逝》等一系列优秀歌剧的产生,使中国歌剧创作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因为中国传统戏曲,不适合现实内容的表达,而中国观众又最喜爱并习惯于载歌载舞的戏剧形式,艺术家们才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乐戏剧形式“民族新歌剧”。“民族新歌剧”既不是西方传统歌剧在中国的翻版,也不是中国戏曲的延续。 ? “民族新歌剧”的特点,首先是以戏剧为主体,有了剧本之后再配以音乐。其次是不但注重歌唱,更加注重道白和表演。它的演唱是基于自然的发声方法。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同时又借鉴欧洲大歌剧的创作技法,来创造一种新的音乐戏剧模式。所以称它为“民族新歌剧”,又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旧戏曲”。 歌剧《白毛女》一问世,“民族新歌剧”便如雨后春笋,接连涌现出大量新剧目,诸如《血泪仇》、《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长征》、《打击侵略者》等等。从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剧的代表作品,中央实验歌剧院除多次加工演出歌剧《白毛女》外,还曾经创作演出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草原之歌》、《槐荫记》、《窦娥冤》、《春雷》、《红霞》、《红云崖》、《嘎达梅林》、《望夫云》、《阿伊古丽》、《红珊瑚》、《洪湖赤卫队》、《伤逝》、《原野》等一大批歌剧新作. 中国歌剧曲折中的发展 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两次高潮”。 三个阶段:秧歌剧阶段(1943-1945)、新歌剧阶段(1946-1957)、歌剧阶段(1957-)。 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歌剧有了一些发展,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产生,中国艺术家们在歌剧创作方面开始进行多方面探索。其中既有《扬子江暴风雨》,也有延安时代早起的《军民进行曲》。真正使歌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国大众音乐生活占重要地位是延安秧歌运动之后。《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与一大批秧歌剧以及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出现‘,是中国新歌剧的开始,在中国歌剧史上掀起了第一次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给歌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三梆一落”为基础的新歌剧音乐创作方法对歌剧创作产生很大影响。第二次歌剧高潮到来,歌舞剧《刘三姐》、《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引起了极大轰动,里面很多唱段家喻户晓。可惜,“文革”使中国歌剧遭到灭顶之灾。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歌剧出现“复苏热”,但在短短的复苏热之后,歌剧艺术在当代音乐生活中地位和影响逐渐消弱。歌剧遭到冷落,歌剧陷入危机。 在歌剧家的不懈耕耘下,1981年歌剧《伤逝》诞生, 《伤逝》的成功对在危机中煎熬的歌剧界富于启发性。接着《原野》也取得很大成功。 歌剧的里程碑:歌剧《白毛女》1945年诞生,该剧取材于晋察冀边区的民间故事,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克、张鲁、瞿维、焕之、刘炽等作曲。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河北某地杨各庄杨白劳外出躲债,被逼卖了女儿喜儿,自杀,女儿受尽侮辱,躲进深山三年,最后获救的事情。 1、大春和喜儿情深意长 2、北风吹 扎红头绳(喜儿主题音乐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础写成) 3、杨白劳 喜儿喜儿你睡着了 4、喜儿哭爹爹 5、喜儿:“大叔大婶救救我”6、喜儿惨遭侮辱7、冲出虎狼窝 8、喜儿啊,你要活9喜儿头发变白了 10、报仇伸冤斗争黄世仁 11、翻身得解放,幸福万年长 。 歌剧的成熟与发展:《红珊瑚》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王锡仁、胡士平曲。赵忠、钟立兵、林荫语、单文编剧。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初演于北京,获得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