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fandurrcom.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远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人最重要的性格、气质、能力即人格品质是什么?是积极向上。 何谓积极向上?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心态;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状态;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追求; 有人说,积极向上是一种精神。 我以为,积极向上是一种人格品质,而且,与其他构成人格品质的因素不同,积极向上是构成人格品质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最具决定、统领和引导性的因素。因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有追求;只有积极向上,才会有理想;只有积极向上,才富有激情。一言以蔽之,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激活其他一切优秀品质的优秀元素。 譬如:坚韧不拔是一种优秀品质,但坚韧不拔必须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只有积极向上,才可能坚韧不拔。 诚实守信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诚实守信必须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只有积极向上,才可能诚实守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这些优秀品质必须建立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只有积极向上,才可能坚持真理、保持气节。 古今中外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周文王。支撑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力量是什么?是积极向上。正是积极向上这一品质,才使文王位居下而心向上、身被拘而意不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积极地面对人生。 如果说积极向上是人格品质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决定性、统领性和引导性因素,那么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治?从字面上讲,“无为”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但认真体悟不难发现,这种理解甚为偏颇。作为一种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建立在“道”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纵横弛骋在天下最坚强的地方,于是我知道了无所作为是有益的。正是因为无所作为是有益的,天下都希望达到无为的境界。因此我们说,“无为而治”决不是要人们消极无为,而是要人们积极有为,其最终目的是以“无为”之欲实现社会自我管理。同样,表象看,姜子牙磻溪垂钓、诸葛亮躬耕南阳、竹林七贤恬淡一生、陶渊明采菊东篱都有些消极成分。但深研细究就会发现,子牙垂钓、孔明躬耕,琴曲有异,但异曲同工,都是为了遇明主,展抱负。可见,“无为”的内里,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果不以积极向上为支撑,很可能既无老子、七贤的千古名篇,也无子牙、诸葛这样的千古名相。“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看似消极、看似无为,实则积极、实则向上,是积极向上在更高精神层面的一种表现形态。 那么,积极向上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其根本特征是什么呢?我以为,至少表现在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生意志三个方面: 第一,在人生态度上,无论贫富、贵贱、宠辱、欣戚,无论多少误解、委屈、冤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阳光心理、灿烂心态,容事、容物、容人。 第二,在人生追求上,无论顺逆、高下、起落、远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守初衷、恒守志向。 第三,在人生意志上,无论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挫折磨难、多少急流险滩,也无论财富多少、成就丰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不气馁、不放弃,向上之步不停,向上之作不止,向上之志不坠,向上之求不减。 明确的人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人生意志,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美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画卷。展开而论,积极向上的人,必定有把握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心中有守”。特别是在急速旋转的现代社会,生活令人眼花缭乱,但绝不能不加选择地随之而舞,而要如禅者般保持一颗不随风云而动之心,心有定力,以微笑、从容、自信的步伐穿梭于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的崇山峻岭之中。因此,积极向上的三大特征集中体现在八个“守护”、四个“拒绝”: 一是守护美好。守护美好是奠定积极向上人格品质的第一锹土,第一块砖,第一罐混凝土。美好是什么?通俗地讲,美好就是一美二好。那么,什么是美呢?古往今来,围绕美的学说林林总总,论述汗牛充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社会学家眼里,美学是社会学的最高殿堂;在人类学中,美是人的最高标准……虽然人们认识并非一致,但对美的三个层次认识是统一的:美的第一层次是耳美目美。这是指生理感官上所感觉到的愉悦感、满足感与舒适感,是一种本能上的直觉形态,如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情美意美。这是主体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而引起审美主体情绪与情感的反应而达到的修养水平,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相互统一、相互结合的过程。美的第三个层次是心美神美。心旷神怡是主体审美心理达致感觉与理解、情感与理智、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的状态,也是人对美的境界的最高层次要求。三个层次的美,层层递进,层层升华。然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人耳美目美的东西比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