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
2005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
日期: 2005年12月2日及3日(星期五及星期六)
地點: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主辦機構: 香港科學館、– 2:00 2005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開幕典禮 普通話進行 下午2:00 – 3:30 超導的魅力
趙忠賢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中國科學院院士) 普通話主講 下午4:00 – 5:30 遺傳工程:廿一世紀的發展與展望
辛世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講座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粵語主講 12月3日
(星期六) 上午10:30 – 12:00 人病毒與癌症
曾毅教授
(中國國家衛生部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 3:30 月球探測的進展與中國的探月工程
歐陽自遠教授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 普通話主講 下午4:00 – 5:30 揭開納米之謎
唐叔賢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常務副校長、
物理及材料科學系講座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粵語主講 設有即時傳譯(粵語/普通話)
嘉賓主持:李榮彬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系主任、香港科學館顧問)
參加辦法
免費入場,歡,,,,,,,,辛世文教授
1942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湛江市。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講座教授、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植物及真菌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業大學等國內院校及研究機構教授、名譽教授、客座教授,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國家水稻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及台灣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等科學顧問委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取得理學士學位。1968年在香港大學取得特別榮譽學士學位,並於1970年取得理學碩士學位。1974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主校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原校作博士後及助理研究教授。其後在美國加州ARCO植物細胞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首席科學家及分子生物部門主任。1987至1995年,在美國夏威夷大學植物生理學系從事研究及教學。1996至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系主任。
辛教授自1970年即致力於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是這個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於1980年複製世界上第一個植物基因,並發現植物基因內含子。其後他專注運用生物技術,提高植物蛋白質營養的研究工作。於1989年,首次運用轉基因方法,增進植物必需氨基酸含量。1996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後,獲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其他區域與國際基金支持,集中水稻品質及產量的遺傳工程、功能基因組及植物生物反應器的研究與發展。
遺傳工程:廿一世紀的發展與展望
講座簡介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現遺傳物質DNA的結構後,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通過遺傳工程,科學家不但能在分子水平上對生命的進程加以了解,亦能通過操控遺傳物質,改進醫療健康、糧食營養及環境,為民生作出貢獻。本講座將介紹遺傳工程的科學、技術、應用、近況、未來展望,以及對其應用的一些關切。
曾毅教授
1929年出生,廣東揭西人。病毒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及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國家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病毒病研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世界衛生組織腫瘤專家顧問組成員及聯合國亞太地區艾滋病與發展領導論壇指導委員會成員。曾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評審組成員、世界生組織全球顧問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微生物聯盟執委等職務。
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1974至1975年在英國的格拉斯哥病毒研究所出任客座研究員,從事腫瘤基礎研究。1986至1987年曾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出任客座研究員從事HIV的研究。從1973年起研究人腫瘤病毒與人類癌症發生的關係;從1984年開始研究HIV的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藥物和疫苗。曾教授共發表中英文論文400餘篇,著書6本。他曾獲國家傑出貢獻中青年稱號,並獲國家和部級科技成果20餘項、陳嘉庚醫藥科學獎及政府特殊津貼。
人病毒與癌症
講座簡介
病毒可以通過不同機制誘發惡性腫瘤,包括DNA病毒與RNA病毒。已知能誘發人腫瘤的病毒有:EB病毒能誘發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和免疫抑制的淋巴瘤;人乳頭狀瘤病毒(HPV)能引起宮頸癌、其他生殖器官癌以及食管癌;成年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1)誘發成年人T細胞白血病;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能誘發肝細胞癌;人類疹第8型病毒(HHV-8)能誘發卡波西(kaposi)肉瘤。這次講座將集中介紹由EB病毒和HPV病毒引發的各種癌症,以及預防和治療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