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讲义1.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地质讲义1

煤矿地质 第一章 地球与地壳 1.1地球的圈层构造 根据研究结果,地球大约形成于50亿年前。原始地球是由宇宙中的尘埃聚集而成的,由于组成地球的原始物质受地球物质中心引力和地球自传惯性离心力的双重作用,使密度大的成份向地心方向聚集,同时排挤密度小的物质向外迁移。经过长期的演化,从而形成了不同密度物质包绕地心呈连续的圈层状分布的状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递时波速变化及横波传递过程中的消失情况,依据由此获取的物质密度、状态,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分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分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地壳 地壳是由结晶岩石组成的地球坚硬外壳 地壳的厚度差异极大,最厚的地方达70余km,最薄的地方只有5—10km。 地幔 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深度达2898公里。根据地震波速度将地幔分成两部分: 1、上地幔:从莫霍面至1000公里的深度称上地幔。该层物质成分除硅、铝以外,铁、镁显著增加,平均密度为3.8g/cm3, 物质呈结晶的固体,但塑性增大,其内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不均匀。从莫霍面至90公里深处,它是由结晶质固体岩石组成并与地壳共同构成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从岩石圈底部延伸至250公里深处,这部分的温度达岩石的熔点,但压力较大,所以岩石并未熔化,而增大了可塑性,它们容易发生蠕动变形,称软流圈。它为其上部固体岩石的活动和各种地壳运动创造了条件。它可能是熔融岩浆的发源地。 2、下地幔:从1000~2898公里之间的深度称下地幔,其中物质成分除硅酸盐外,铁、镍成分显著增加,物质呈非结晶质固体,塑性很大,平均密度5.7g/cm3。 地核 自古登堡界面至地心称地核,地核的体积占地球体积的16.3%。地核总的密度为9.7~13g/cm3,质量为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估计地核主要由熔融的铁和镍的混合物组成,其中还有少量的硅和硫。由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在2900公里以下地震波传播速度剧降,横波中断。 分内核(液态)、过渡层(混合相)、内核(固态) 二、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是地球最外面的气态物质所组成的圈层,它处于星际空间和地面之间,其上界可达1800公里咸更高的高空。它的下界一般是地表和海洋的表面。 一般在地表10——17公里的高空称为对流层,大气圈质量的75%全集中在该区之内.由于太阳辐射热的影响,靠近地表的温度高,高空的温度低,寒暖气流在此层内对流。所有的风、云、雨、雪等大气变化全发生在该层之中。 其上依次为平流层、电离层、扩散层等。 (二)水圈 是指连续包围地球表层水的闭合圈。它主要分布在海洋;海洋的面积约为3.6×108km2,相当于地球总面积的71%,占水圈总体积的98.1%。其次是陆地上的冰、雪,湖泊及河流等,以及渗透到土壤和岩石中的地下水。海洋水体积为陆地水体积的34倍。 地球表面水圈的存在,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界的演化、发展和沉积矿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我国已发现的沉积矿床有铁、铬、锰、铝、磷等,它们主要赋存在古代靠近海岸的浅海地带。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不断的进行着循环,由于水的循环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海洋等的活动,不断的改变着地球的外部面貌。 (三)生物圈 指生物活动的范围,称为生物圈。它是从大气层底层(不超过10公里的高空)到地球表面陆地、水域及地壳岩石孔洞、裂隙、土壤里都繁殖着大量的生物(在水圈中能达到海底,在地壳中可到几百米的深度)。由于生物的存在,它们不断地改变着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状态,为形成有用矿产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生物的活动对地球表面还起着破坏作用,它经常在改变和影响着地球的面貌。 1.2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得出平均密度为5.517g/cm3,而实测地面岩石密度及由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可以得知,由地表向地心密度呈跳跃式增大,地心密度达13.6g/cm3。 (二)压力 称为地压。分静压力和构造应力,前者由上覆岩层重量引起,与岩层厚度、重量有关;后者主要因地壳运动引起,与地质构造、地壳活动有关,常可在一些地质构造发育的特殊地段产生应力积聚和释放破坏现象。 地压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冒顶、片帮、冲击地压、岩爆。瓦斯突出(压出) (三)地温 地球温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太阳光辐射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热,并因此形成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的规律性。 太阳光辐射热只能影响到地表以下有限的深度范围,自此边界向下温度受地球内部热场控制。 地壳浅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